为您甄选家居建材赚钱好项目

    今日报名:12430天报名:25647

    湖南长沙周女士 3分钟前 咨询 品牌加盟客服

    五金资讯 >实体经济出现呆滞之局 五金行业需思考什么?

    实体经济出现呆滞之局 五金行业需思考什么?

    2017-01-09 11:42:31 建材网 责任编辑: 健康向航空 浏览数: 手机访问:建材网

    实体经济出现呆滞之局 五金行业需思考什么?

    中华建材网讯: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困局,房地产行业处于呆滞之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的五金行业需要思考那些方面来探索自身的未来方向呢?

    实体经济出现呆滞之局  五金行业需思考什么?_1

    思考一:实体经济状况真的很糟吗?

    虽然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相比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来说,还是显得微不足道,何况这其中的一些口号,也不过是聊以**的噱头而已。简单来讲,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高端与中低端综合竞争力双头下滑的状况,未来较为悲观。

    国内实体经济,中低端的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很多中低端制造业开始撤离中国,迁徙到东南亚,印度,孟加拉等,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不可逆的长期趋势。高端制造业,中国更没优势。以美国为例,与中国在创新、成本、经营环境等项目上,除了人力成本美国依然是中国的8倍左右外,其他的都比中国便宜很多。

    最近有资讯,传出日本组织了230人的日本贸易代表团,要求****简化手续,为日企撤资提供便利。不知道资讯真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因为成本等因素,外企撤离,将会是今后几年的趋势,企业是趋利的,没利润,一定会走向成本更低的地方。

    外企撤退,不见得是坏事,坏就坏在国内企业,还根本没有能力能替代外企,比如打印机、复印机、单反相机等,国内根本没有能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开发出来,并进入量产和销售阶段,也更没有能力参与和外企的竞争,可想而知,这些外企的撤退,下游的供应商,将会死去一批。

    综合而言,国内实体经济,将会经过5~10年的阵痛期,亲们,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吧。

    思考二:中国制造业难出好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要了解造成目前经济困境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成本的升高,人力资源成本的升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我们再来回顾中国十几年的产业道路,先是计算机和周边设备,带动了五金、塑胶、电子装配等行业的发展;然后是汽车,带动了传感器、橡胶、钣金、塑胶、电子等行业的进步;再是手机产业,把上面的这些行业,进一步提高与升华;继而是房地产,带动了建筑、钢材、水泥、家居等行业。到现在,这些行业都步入了不同的下降通道,当旧的产业逐渐失去发展动力,而新的产业又不能迅速替代的话,制造业必然开始走下坡通道,这是整体环境上的大趋势,谁也无法左右。

    上面写的是整体环境,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要知道,内因才是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因素。

    1、产能过剩,过去的支柱性产业早已风光不再

    产能过剩是资源错配的结果,是消费与产品货不对板的结果,它几乎充斥于所有行业,且常常出现在企业未能预见的市场衰退期,甚至连新兴市场也可能很快进入产能过剩的状态。

    过去中国的支柱性产业,是传统制造业,而自2008年起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过剩的产能达到40%左右,大规模的倒闭潮,已经开始显现。传统的制造业已经无力再作为支柱性产业存在了。

    2、指标至上,GDP数据害人不浅

    这些年政府以GDP数据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很大程度上只讲产能,不讲成本、不讲销售。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招商也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各地划地为牢,使中国资源配置时偏离了优势互补原则,各地政府形同独立王国,一再进行重复生产,导致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顽疾。

    3、贫富差异,中端消费断层

    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困境,并非制造业本身出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结构出了问题,贫富分化严重,权贵和富豪阶层的奢侈品消费大行其道,中国以第三世界的穷国之资,竟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是不正常的。另外,中国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构成了庞大的低端消费市场,但是“中端消费”却严重匮乏,高端消费也长期被欧美占领。而随着今年来中国人力成本的提升,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渐渐被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取代,中国的低端市场也开始面临严峻挑战。

    4、弥足深陷于,低价值创造的困境

    中国制造已经太长时间沉迷于低成本的陷阱,总是习惯于把低成本当作竞争的不二法宝。不是对内剥削、雇佣廉价劳动力加班加点生产,就是对外压榨、采购原材料时将低价格视为首要因素。但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低价竞争的结果只能是慢性自杀。

    今天,重重压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价格的上涨、生产效率的低下等等,已经没有太多空间留给中国制造企业继续这种低价竞争的过时游戏。

    5、假冒伪劣,终将被市场抛弃

    假冒伪劣一直是中国制造的弊病,这之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已经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技术和商业层面,更关乎制度、文化和人性等问题。毫不隐晦的讲,中国制造的假与中国社会的假简直如出一辙、相得益彰。

    过去40年,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差不多90%的假货,却能如此浩浩荡荡的逃过监管的眼睛。这是简直可以说是个“奇迹”。但如今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随着人们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警惕性逐渐增强,假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沿海地区大规模的倒闭潮就已经映证了这一点。

    6、一直处在食物链底端的中国制造

    事实上,就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中国一直位于全球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环节,即微笑曲线的中段。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核心的技术却被美国和日韩掌控;在新兴的LED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在汽车领域,核心技术也控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手中。而中国号称最先进、最引以为豪的航天工业,实际落后于世界先进十年以上。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想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与突围,必须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但是,它们的发展往往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需要长期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循序渐进的展开,在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链上端,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大,若要打造中国制造,甚至中国精造(Proudly Made in China),除了要想办法强化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更要提高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

    7. 整体的浮躁心态

    目前的中国社会,整体处于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不愿孤独地埋头做事,怀有侥幸心理;盼着买张**,就能撞上天鹅肉的美事;盼着参加选美、选秀,一夜之间成为“名人”;这种浮躁心态,俨然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缩影。

    表现在企业方面,就是缺乏品质意识、山寨经济,哪行赚钱做哪行;表现在员工方面,则是三心二意,给多少钱,出多少力,干多少事。经常在微信里看到文章写现在的工厂除了老板,几乎没有人加班,说实话,不是老板宽容,而是现在的员工金贵啊,你敢说重了吗?稍不满意,立马拍拍屁股,走人,到头来,还是要你自己做,你试试?(当然也有好员工,这部分人,是公司的宝贝)

    现状如此,企业如何有竞争力,如何不经营困难?

    8. 你死我活的内斗

    中华儿女是有血性的,虽然曾经俯瞰全世界,可是到了近代却饱受欺凌。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闭关自守的文化,突然的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崛起,导致民族性格的多重化和复杂化。你死我活的内斗,有时是恃强凌弱,有时是为了自保而放弃了尊严,所有这些,都会体现在社会和企业的经营之中。反应在企业的经营上,则是无节制的宣传、无序的恶性竞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老子说过:吾有三宝,一曰勤、二曰俭、三曰不与他人争。老子是真聪明,几千年前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还揭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公式和规律。

    9. 缺失的社会责任

    一次内部会议上,我问员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的员工回答都是“利润”,更直白一点,就是“赚钱”。对吗?对,也不对,因为利润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当我们的眼光,局限在利润上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所以我经常和周围的人说,你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把眼光聚焦到做好事情上,该有的,一定会有。那么,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做有价值的产品”或者“做好的产品”。

    做好产品,通常包含着三个含义,或三重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反观现实,却不得不感叹社会责任的缺失。

    10. 深入骨髓的民间腐败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个话题,涉及到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又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障碍。

    一个民企,要想进入一个大型企业或国企的采购系统,没人,没钱,可是万万不行。中国的人情社会,导致腐败已深入肌理,不行贿不能活。7月9号的《投资者报》上,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高铁招标完全是利益招标:“现在都利用个人和中介组织来招标,中介组织招标一次可直接拿上个1亿左右,看工程大小,这些组织来头很大,经常打着某某亲戚的名义招标,谁都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很多招标都是指定施工单位,都是些有后台的,这帮人拿了钱不干活,坑了很多企业,不给钱还不行,根本就不走,企业最后也没办法。”

    思考三: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

    状况确实糟糕,原因(不一定正确)也找了一堆,但重要的是我们的行动:实体企业到底该肿么办?

    走出去。前面说过,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一带走出去,是今后一段时间的趋势。可是以个人意见,走出去,对国内经济帮助并不大,而且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一系列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走出去,也许不一定能活着回来。

    另一个办法是引进来。在目前中国各方面成本都较高的情况下,引进高端制造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做法。那么引进什么,我的想法是引进技术,让国外的先进技术,被我所用、消化和改良,再形成自己的高端制造业,这,也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还有一个办法是跟上去,跟上互联网,跟上产业步伐。最近无人机、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等行业已经逐渐形成产业化,自己的产品是否能为这些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等等,都是跟上去的好办法。

    只有这些,还感觉远远不足,我们还需要从心灵和思想上,深度探讨对策:

    1. 从数量到质量,从质量到品质的转变

    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直观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到中低速增长,实际上则是思想意识、经济结构、政策体系的系统转换。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数量时代已经过去,质量时代已经来临,但依笔者看,还需要从“质量”到“品质”的转变。质量,是指物品或服务的质和量,质是本质,是差异化,量则是单纯的数量,而品质,则是口碑、品牌、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从思想意思上,我们需要从数量经济,转到质量经济,更需要转化到品质经济。

    不仅有形的产品需要品质,而无形的产品,也需要提高品质,如客户品牌宣导、产品制造过程、售前售后服务,都含有品质因素在内,产品做好了,服务品质没有提高,也是徒劳。

    2. 消化、蓄能、再起步

    这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弱增长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必然有很多事情要发生变化,实体经济才能回归健康发展的道路。比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淘汰机制,把过剩的产能消化或消灭掉,再聚集新的能量,从新起步。

    对于消化过剩产能,不仅要经过“消”的过程,更要“化腐朽为神奇”,将过剩产能,通过合理调配和运用,变成我们社会更需要的资源。

    3. 创新艰难,但还是要创新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从制度层面,使得我们的企业经营者,更愿意去套利而不是创新。相对而言,套利风险小,不确定性也没有那么大,我们只要敢冒险,就可以下海,就可以上市,就可以圈钱。而创新却是在面临不确定的世界,去发现没有的东西。在一个不能够容忍这种创新自由、权益没有基本的保证、创新成果没有确定回报的时候,很多企业经营者,是不会真正去创新的。更简单的说,套利者比创新者更容易获利,谁还愿意去创新?

    但只要你的企业还想继续生存,你就必须创新。这个创新,不一定是新产品,还可以是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制度等等。通过创新,去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生产模式,以尽快低匹配新形势的要求。不创新,只能是末路一条。

    4. 正确的舆论导向

    最近的思考,得出的一个结论: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人们说,有国才有家,我看不是,应该是“有民才有国”!国民是组成国家的一个个细胞,细胞坏死,国家还有健康的可能?一个道理:国民强,则国强;国民富,则国富;国民守规则,则国家有秩序;国民贪腐,则国贪腐。所以,要治国,先得治民。

    现在是人权社会,当然不能再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走向一个更有秩序、更有理性、更具挑战和创新精神的国度。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很多都被外资参股和收购,他们的一些词语和花边资讯,正在腐蚀着我们的灵魂......

    5. 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的工作,不是招商引资,不是到企业检查、罚款,不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更不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两句口号那么简单。你们需要向企业提供机会、信息、引导和帮助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各行业的协同发展。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职业培训,并就职业培训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195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职业培训法,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职业培训机构。另外,日本推行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对人才培养和社会风气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想说的是,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就业人员的素养和技能水平,更能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可谓善莫大焉!

    五金企业当然也有培训的义务,但社会培训,一定得由政府来担当,不做,五金企业转型缓慢甚至失败,做了,迟早会有收益。

    五金行业在这种环境之下,需要思考的是企业转型应当需要哪些政策、如何才能实现,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如何来完善才可行,这些都是需要五金行业来思考的事情。

    延伸阅读:

    中西部五金机电联盟携手郑州五洲城商会共赢未来

    门窗五金:“中国智能锁行业第一展”7月广州绽放

    首批中国家居五金团体标准全国推广 开展行业先河

    本文地址:https://news.chinabm.cn/jcnews/2017/0109372222.s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