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热水器市场解读:已赶超外资的国产品牌,份额仍在继续扩大
7月酷暑下的热水器市场,依旧表现平淡。环比上月,整体零售量出现了0.18%的微幅增长,但整体零售额下滑了1.61%;相较于去年,这两项零售数据则是双双下滑,同比降幅分别为-14.11%和-4.00%。其中,愈加饱和的一二级市场的下滑幅度最为明显。
2017年7月份,热水器产品在一二三四级市场的销量环比、同比增减情况
(数据来源:中怡康)
这对于长踞一二线城市的外资品牌来说,显然更受重创。当月,外资品牌的零售量占比和零售额占比,在环比上,分别下滑了1.13%和1.65%;同比上,也分别下滑了1.92%和2.95%。从今年1-7月份的累计数据上看,外资品牌在热水器市场的零售量占比已降至31.25%,零售额占比已降至44.49%。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A.O.史密斯,各项零售数据更是出现了全面下滑。此消彼长的,则是国产品牌占有率的节节攀升。
事实上,国产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多年较量中,已稳占上风,且零售份额全面赶超的这一势头,还有继续扩大的迹象。7月份当月,国产热水器品牌的零售量占比首超七成,环比提升了1.13个百分点至70.56%;零售额占比为57.83%,环比提升了1.65个百分点。
其中,包括海尔、美的、万和、华帝、方太在内的国产品牌,均表现出了较为迅猛的增长势头。当月,不论零售量还是零售额、不论环比还是同比,都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正增长。探寻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则主要是顺应消费风向的转型升级。价格异动,是最为直观的体现,当月,海尔是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品牌,同比涨幅达20.38%。在今年1-7月份的累计数据中,海尔的价格同比涨幅也达到了19.55%;其次是华帝,同比涨幅为15.40%;美的、方太的价格涨幅也均超过了10%,分别为12.49%和12.52%。
可以说,消费升级的大势,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产热水器品牌在技术力量上的觉醒和品牌形象上的优化,进而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当然,眼下的高端热水器市场,最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依旧是技术底蕴更为深厚的外资品牌。其中,尤属A.O.史密斯的表现最为突出,尽管当月的零售占比出现了下滑,依旧不妨碍其价格上涨、争霸高端的步伐,当月,A.O.史密斯的价格同比涨幅达17.10%,今年1-7月份的累计涨幅也达到了13.94%。
不过,对于高高在上的外资品牌来说,也恰是囿于高端定位,让其无法灵活地下沉至更为广阔的三四级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其在热水器市场的规模性扩张。而反观国产品牌,既有渠道下沉的本土化优势,又有向上竞逐的利润空间,未来,在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上,将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来源:艾肯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