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的烟气治理情况 三大难难住了企业
《平板玻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10年10月1日公布实施,但截至2013年,全国玻璃行业99%的企业都没有执行这个标准。2014年,在河北省沙河市政府的推动下,这一标准的执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沙河市被誉为“中国玻璃城”,占全国平板玻璃近20%的产能。2014年,沙河市政府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刮起了玻璃业的“环保风暴”:一年内,沙河市所有企业均将脱硝、脱硫、除尘设备上马,这是业内一件大事。但全国玻璃行业的烟气治理仍进展缓慢。如果加上全国7000多个小玻璃窑的话,应该还有90%以上的玻璃企业没有进行符合国家标准的烟气治理。
玻璃行业的烟气治理情况 三大难难住了企业
投入难
一条6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脱硫脱硝除尘按达到长期稳定运行的标配设备上齐,需投入约1500-2000万元。沙河市有一家拥有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企业,仅烟气治理设备投资就近两亿元。而现在全国玻璃行业90%以上的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企业本身坚持运营压力就非常大,让企业再拿出这么一笔钱来搞环保?难!
技术选择难
玻璃窑炉的烟气成份较电站锅炉、其他炉窑复杂得多。脱硫除尘技术相对成熟一些,但是玻璃窑炉的脱硝技术还是不太成熟,需要不断改进,而国家或行业协会并没有出台一个标准或推荐一种权威无误的玻璃窑炉烟气治理工艺。搞玻璃生产的企业怎么知道选择哪家环保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工艺路线?
运行难
河北沙河一家拥有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企业,一条生产线脱硫脱硝除尘全部上齐,一天的运行成本是两万元,8条线就需要16万元,一年是5800万元。而玻璃企业一年纯利润才多少?一条浮法玻璃线环保设备投资仅需2000万元,但一年环保运行费用就要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