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财报:规模企业增长源于扩张而非创新?
近期,上市家居企业的财报在各大门户网站齐齐刷屏,即使过去一月有余,与定制家居行业相关联的衣柜、橱柜企业营收、利润情况仍在行业内持续发酵。处于“上市潮”的定制家居行业,对于“前辈”的发展现状十分关注,也期望通过彼此的共性寻找到自身发展的“个性”之路。那么,从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和财报究竟能解读出什么?对企业下半年的发展又有何指引?
截取具有代表性的九家上市家居企业财报
结合以上营收、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减和企业发布的业绩增长原因,综合呈现为以下特点:
1、定制家居企业上半年“成绩单”喜人,几乎都呈现增长趋势,不少企业同比增长在40%以上,更有不少企业净利润增幅超出100%。但从整体营收对比家装、渠道类,则可看出行业占有率较低,整体呈现趋势大于优势的现状。
2、规模企业增长源于扩张(品类和渠道),而非外延和创新。作为国内最大的整体厨柜品牌,欧派家居在快报中说明,围绕着“三马一车”战略,持续进行销售渠道拓展和优化,强化销售终端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索菲亚亦在报告中指出,其业绩的高速增长与“大家居”战略初见成效和充足的产能储备密不可分,将继续加密一、二线城市销售网点,拓展四、五线城市的网点;但在精装修政策陆续出台之际,零售渠道的市场增长还将持续多久?
3、上述提到精装修政策出台,皮阿诺关于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上市所带来的整体销售量大幅增加,同时与广州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签订战略采购合作协议,工程订单量逐步在增加。
这一现状,也令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强势品牌在定制行业的上半场中,业绩主要是通过渠道扩张与市场增量来取得高速的发展,到了下半场,强势品牌必依靠品类延伸与价格延伸来取得突破性的业绩增长。笔者也认为,只有逐步提升客单值,增加“创新”营收,才能实现真正的“全屋定制”,也才能实现规模企业与家装、渠道类企业的“抗衡”。
顶略咨询梳理的家居定制名企业绩排行榜
定制行业下半场的客户流量入口之争,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房产企业控制自己的客户池、家装企业在消化自己的客户源、产品企业在升级服务前置触点已经在不停地上演”。而说到客户流量之争,则不可不提红星美凯龙的“尖货零售”——“鲁班设计尖货节”。插播一条,红星美凯龙对外发布上半年财报,截至2017年6月30日,红星美凯龙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下同)50.71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净利润21.56亿元,同比增长11.8%;红星美凯龙营收总额及净利润等数据令人感慨,“所有定制家居企业都在为红星美凯龙挣钱”,虽是句玩笑话,但话糙理不糙。
从这份财报不难看出,红星美凯龙的“新零售模式”逐步被市场所认可,其“创新”点开始逐步促成业绩增长。其鲁班节已经进行到第5届,即便是营销噱头,这一聚焦专注、创新的活动精神让行业将焦点开始放在设计“尖货”上。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兼CEO车建新解读“尖货零售”背后的深层逻辑
红星美凯龙将鲁班精神与零售平台结合,遵循“尖货零售”的思路,将其作为运营核心,以匠心和创新为出发点、以体验和服务为支撑,通过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融合,引领中国的零售复兴。产品互补、渠道互补、资源互补(顶略咨询:索菲亚华鹤是产品互补、索菲亚与恒大是资源互补、韩居与百得胜是渠道互补。)成为企业谋求渠道和品类布局的主要立足点,但在定制家居步入“下半场”争夺战之际,可否借鉴相关联行业的创新营销思路,依靠创新来取得突破性的业绩增长?(记者: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