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市场的洋品牌卷土重来 国内企业不可掉以轻心
中华建材网讯:当前,全球经济整体走向增长趋势。中国的家电需求升级逐渐转向高端化,一些欧美日韩洋家电品牌意识到机会来临,欲图重返中国家电市场。那么,2017年中国家电市场的洋品牌会不会将此咸鱼翻身、卷土重来。
国内家电企业不可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洋品牌这几年败退中国市场,就可以高枕无忧。死而复生卷土重来的事不是没有,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上任何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第一个观点:死而不僵
笔者一直以为,不要以为外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或者是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就错误的以为外资品牌退出家电领域。其实,外资家电品牌撤出中国市场,特别是受制于国内经济的影响,但各自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就以日立为例。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很难看到日立空调,要知道早在15年前,上海人就认日立品牌。这不仅在于日立空调的生产厂家就在上海,还在于日立当时的品质过硬,国内还没有哪个品牌与之抗衡。问题是,日立把生产基地迁往芜湖,加上国内品牌在品质上可以与外资品牌比肩时,连上海人也不再只认日立啦。
家电市场的洋品牌卷土重来 国内企业不可掉以轻心(图片来自网络)
况且一些洋品牌并没有死去,只不过换了个活法。就如三菱电机,几十年来每年就是那么几十万,但是针对的目标群体非常明确。其几十万套赚的利润等于中国好几家二线品牌的利润,这种活法到现在依然有效。不要说反攻中国市场,就是稍微在市场发点力,也够一些二线品牌喝一壶的。
还有松下,原本在中国市场整体家电上具有优势,不论是黑电还是白电,都在量级上不仅是外资洋品牌的领军者,甚至可以和中国品牌较量在市场上较个高低。现在松下虽然在家电零售市场整体偏弱,但转向B2B的业务发展很快,要是重返家电零售,那就是拾起来的事,只要重新定位还是会有很多拥趸。此外像索尼、夏普都有这种可能性。
第二个观点:脱胎换骨
一些家电外资洋品牌,虽然在中国市场很少见到了,并不代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或许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活法,以一种新的面目和形象出现,品牌依旧是那个品牌,但实质与核心已经是脱胎换骨。
比如说夏普,曾经在彩电CRT转向液晶发展时期,成为市场上的技术和品牌标杆。近几年也是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在中国市场即死不了也活不旺。在全球市场的亏损巨大,不得不在资本市场上寻求出路,最终被台资企业鸿海收入旗下。以鸿海在全球市场的强硬风格,夏普不可能继续龟缩,必然会重整山河待后生。
问题是,像夏普这样卖给其他投资者的洋品牌,如果重新再在中国市场崛起,必然会对中国品牌有所冲击。特别是注入鸿海风格的夏普,已经是脱胎换骨啦,后续会有怎样的动作,值得业内观察。况且,类似夏普这样的肯定不止他一家。
第三个观点:需求对口
家电领域的外资洋品牌,在中国市场败退,主要还是他们不能与时俱进。以他们的技术能力,在中国生存应该是无忧,比如像三菱电机空调。问题是,多数洋品牌在中国市场,既想打高端,拿到客观的利润,并且保持高端形象,又想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量与利的双重丰收。这样就造成了在战略上的矛盾。
而当年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只能支撑少数人享受高端,绝大多是还是以普及型的需求为主。在定位问题上,外资企业从进入中国市场时就是瞄准了那一小部分高端消费者。虽说,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内高消费群体在扩大,但为高消费群体提供产品的不仅仅是外资品牌。实际上,国内品牌的崛起才是抢走他们饭碗的那一个。问题是,多数外资品牌并不这样认为,既不能继续在高端市场维系,又不愿意放下身段去抢占数量庞大的中段消费群体。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被中国家电品牌冲击的七零八落。
而现在,在国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外资品牌的定位似乎更为接近消费群体。只不过竞争对手——中国家电品牌则是更为强大。如果外资品牌如果想要卷土重来。一方面是要在产品技术上有所突破,能拿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要在营销上敢于放下身段,抢占那些原本看不上的最为庞大的中段消费阶层,仅仅拘泥于所谓的高端群体是难有作为的。
另外,从需求端来看,倒是像松下那样转型2B业务,前景会更为广阔一些。因为,重新夺取被中国家电品牌占领的关隘很难,而2B业务的个性化更强,适合外资品牌针对性的开发应对,在竞争的红海中寻找自己的一片蓝海。
上述观点实际上只是一种可能性,笔者以为洋品牌某些个体在中国市场发力是有可能的,但集体在中国市场再度走强的可能性很小。最重要的原因是跟国家的经济背景高度相关,不能把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背景割裂开来,否则那就是井底之蛙。放开眼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洋品牌的崛起与衰落,中国品牌的成长与壮大,都与全球、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不可能割裂开来。
日本企业当年在中国市场,既是引领者,又是布局者,背景是在日本经济高速扩张时期。30多年前,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正是因为仅国内市场不能满足产能释放,才有了日本家电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打开中国市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当时,他们的产品可以说是无疑替代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日本企业的优势逐渐崩塌。现在再想回到当年重温旧梦,显然是天方夜谭。
而中国家电品牌的强势崛起,这与这几年中国国力增强有关。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况且中国推出****战略,搭上这趟高速列车的中国家电企业,绝非当年学习、引进、消化、模仿那么简单,在这一轮家电智能化过程中,中国家电企业是走在全球的前列,令这些全球家电**湖们刮目相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时势造英雄。
所以说还是那句话,家电洋品牌的某些个体在中国市场发力是有可能的,但集体在中国市场再度走强的可能性很小。这是时代发展造就的结果,谁也恐怕难以抵挡历史的潮流。
实际上,变化多端、变化无穷才是硬道理。市场在变,需求在变,品牌在变,技术在变。纵看历史也好,家电发展史也罢,没有亘古不变的情况。只有变才是推动市场,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高忱无忧,沉湎于现有的成功,是掉以轻心的麻痹剂;寝食不安,拘泥于过往的自卑,是愁肠百结的病根子。(来源:家电魂)
延伸阅读:
中国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借助智能化浪潮或是条捷径
揭秘自媒体时代家电行业背后的水军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