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惹的“祸” 四成智能马桶盖耐热耐燃不达标
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智能马桶盖自从火了之后,各种质检风波从未断过。日前,质检总局抽查了15个省市、45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智能坐便器产品,结果四成不合格,且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耐热耐燃性能上。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检测是引用家用电器标准,还有厂家出于成本考虑不加阻燃剂或少加阻燃剂是造成这次质检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厕所当心“火烧屁股”
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表示,耐热和耐燃是电器安全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如果非金属材料的耐热耐燃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话,产品出现故障或者过载时,是有可能会发生冒烟、起火等事故,直接就能危害到人身安全。在这18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17批次坐便器的坐圈材料耐燃检验不合格,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坐圈生产过程中,压根就没添加阻燃剂或没足量添加阻燃剂。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智能卫浴分会秘书长黄芯红解释说,由于之前国内智能马桶都没有这样检测过,厂商对相关标准并不是很熟悉。耐热耐燃的要求本来也不在智能坐便器国标里面,是引用的家用电器的标准。“主要是因为企业对这个检测标准不是很了解,但我们去年也在行业里就这个问题组织培训,学习标准。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黄芯红表示。
都是成本惹的“祸”
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附加值也越来越低,出于成本考虑,有的企业会不加阻燃剂或少加阻燃剂。业内人士透露,加阻燃剂的成本远不止阻燃粉那点钱,还会涉及到技术问题、模具成本问题。简单来说,加阻燃剂需要调整新的生产配方,需要开新的模具。如果技术不过关,加阻燃剂还会导致成品有斑点。
而开模具的成本可不低,估计加了阻燃剂,综合下来每只马桶的成本至少要贵十几二十元钱,所以一些小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就选择不加。“也不是说阻热阻燃不达标就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只是有这种风险。”黄芯红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披露的信息,也不是大品牌就必然可靠,这次耐热耐燃不达标的品牌还包括佛山新明珠旗下冠珠、德国贝朗、阿波罗等知名品牌。
近些年,马桶起火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虽说引起马桶起火的原因还有电源线连接、内部线路布线设计、电路短路等,但不排除是由于没加或少加阻燃剂的可能。业内人士透露,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生产企业都没有做成品检测,检测工作都是不严谨的,而这无疑增加了“火烧屁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