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地板的先挤后缩
在实木地板投诉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用常规的方法解释不通,如果简单的判定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有一用户王先生购买实木地板后,自己找人安装,搬家不久就出国了,半年以后回国,发现地板表面产生裂纹,地板有轻微瓦状变形。用户找到经销商要求索赔,经销商到现场看后认为不是产品质量问题,理由之一是地板安装后长期没有入住;理由之二是地板安装时未加防潮膜,安装方法不正确,未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经销商拒绝索赔。消费者认为:地板现在还有缝隙,板面还有裂纹,不存在防潮不当、地板膨胀引起的挤裂现象,而且还有瓦状变形,没有防潮处理地板还干缩了,一定是地板当初的含水率过高引起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经过消费者协会多方协调未果。最后双方来到质量检验站申请鉴定。
技术人员来到用户的现场,用湿度仪测定了现场的环境湿度为45%,地板之间的平均缝隙为1.5mm左右,地板有轻微的瓦状变形,在客厅里有几处瓦状比较严重,该区域有多条地板产生表面裂纹,板面裂纹多出现在母榫的企口附近,端头裂纹很少。从现场取样做绝干含水率平均为9%左右。如果只从目前的检测结果来看,用户的使用环境并未超标(当时的状态),很难找到使用维护不当的证据。从地板的缝隙来看,地板的缝隙在国家标准的允许范围内,根据目前的地板宽度和目前地板的实际含水率及木材的干缩系数,计算地板安装前的含水率应该符合实木地板国家标准要求,也没有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直接证据。
从现场的证据来看,实木地板的瓦状变形应该是地板受潮所致,我们已经在实木地板投诉案例分析(1)作了专门阐述。地板端头裂纹是地板含水率过高或环境过干,导致地板端头失水过快引起的,我们在实木地板投诉案例分析(2)也作了专门阐述。现场地板的裂纹很少是在地板的端头,裂纹多出现在母榫的企口附近,这样的裂纹应该是挤裂的。目前的状态,地板条之间还有缝隙,简单的认定地板是挤裂的还很难说服消费者。但有一点双方都是认可的,地板安装时既没有瓦状变形,也没有面裂。说明地板的瓦变和面裂都是在使用过程发生的。
根据分析,一切迹象都表明地板的变形和裂纹都是地板受潮所致,我们就要找到地板挤裂的直接证据。于是,我们将地板做切片,观察地板木材细胞有没有被挤压过的证据。结果发现木材的细胞腔沿着地板宽度方向变小,细胞壁有被压折断的现象。说明地板一定是经历了一个被挤压的过程。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消费者是九月份安装的地板,由于用户是新楼,地面比较潮湿,地板的安装人员是经别人介绍的,不是专业的安装队伍,也没看说明书,只是凭自己的经验安装地板,地板安装时又没有采取防潮措施。地板安装后用户就搬了家,不久就出国了。用户在居住的几天并未发现地板有任何问题(地板吸潮变形需要一定时间)。在用户出国期间,地表面的水分逐渐排出,由于安装地板时未加防潮膜,地板吸水后产生膨胀,导致瓦状变形和挤裂。地板首先经历了一个吸潮膨胀的过程,此时地板的含水率高于当地空气的平衡含水率。当地面的水分逐渐跑掉,与空气的平衡含水率一致时,地板由较高的含水率状态又重新回到与空气的平衡含水率一致的状态,这个过程,地板又经历了一个收缩的过程。此时,地板条之间还有缝隙(具备了地板干缩特征),板面还保留轻微的瓦变和挤压产生的裂纹(吸潮膨胀特征),这就是地板的先胀后缩过程,是地板安装过程防潮处理不当引起的,属于安装不当。
地板先挤后缩的特点:
1、地板的投诉是在地板干缩后才投诉,此时地板条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
2、地板安装时未采取必要的防潮处理,地板表面有挤裂现象或轻微的瓦变特征;
3、地板瓦状及挤裂的区域易出现在较宽的的房间和客厅的中间部位。
责任认定:
1、地板经销商责任
如果经销商或地板的生产企业未提供安装说明书,或者提供的说明书不科学(例如说明书就没有要求安装地板要防潮处理),即使是用户自己找人安装的地板,地板的经销商仍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经销商负责安装的地板,并出现以上情况,又没有用户使用维护不当的证据,经销商应承担责任。
2、用户的责任
地板是用户自己找人安装,并且未按照经销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安装,出现上述问题应由用户自己负责或相关的安装方负责,此类投诉与经销商无关。
先挤后缩地板含水率的条件:
一般来说地板的含水率应处在本地区地板国家标准含水率的上限,例如: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如果地板安装时的含水率在12%左右(地板含水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用户安装地板的房间是新楼,地面比较潮湿,如果未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安装不当),地板吸潮后含水率达到17%以上,地板膨胀产生瓦变和挤裂现象。当地面的水分跑掉后,不再向地板输送水分,如果冬季取暖期,用户房间的平衡含水率在10%以下的时候,地板又产生干缩,地板条之间就产生了缝隙,就出现了先挤后缩现象。在北方地区,假如地板的含水率在15%以上,即使是未加防潮膜,地板也不会产生瓦变和挤裂,冬季取暖期会产生较大缝隙;地板的含水率在8%左右,如果未加防潮膜,地板首先会产生严重的瓦变和挤裂,冬季取暖期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缝隙。
在潮湿的南方,形成先挤后缩的条件是:地板的含水率在16%左右(含水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用户安装地板的房间是新楼,地面特别潮湿,如果未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安装不当),地板吸潮后含水率达到20%以上,地板膨胀产生瓦变和挤裂现象。当地面的水分跑掉后,不再向地板输送水分,如果冬季房间空调取暖,用户房间的平衡含水率在14%以下的时候,地板又产生干缩,地板条之间就产生了缝隙。先挤后缩现象就产生了。假如地板的含水率在18%以上,即使是未加防潮膜,地板也不会产生瓦变和挤裂,后期会产生较大缝隙。当地板的含水率在14%以下,如果未加防潮膜,地板只能会产生严重的瓦变和挤裂。
经过分析后,质检站对王先生作了耐心的解释,并认定为安装不当,经销商没有责任。王先生同意承担修复地板的费用,经销商协助用户对地板进行修复。
看来先挤后缩产生需要一些特定条件,一旦发生此类问题,容易引起错误的判定,防潮未做好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应属于安装不当范畴。经销商不仅要加强自身安装队伍的培训,还有加强对用户自己安装地板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