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红木成为清华大学学生调研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重要一站
上午,明堂红木总部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文汇东阳”支队。
据了解,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文汇东阳”支队由清华大学跨学科实践类课程《中华工匠——非遗技艺传承和技术创新》中的学生自发组建。这个暑假,他们在东阳蹲点一周调研文化产业。作为东阳的支柱产业之一,明堂红木成为他们调研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重要一站。
(图片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
“这个太震撼了!”在明堂总经理助理徐志峰的介绍下,同学们被G20峰会家具、金砖五**会家具等背后的故事吸引,也对中式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旧木新作以及贯穿于中式生活方式中的字画、茶道文化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片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
传承,便是一家企业想要留下的是什么。
在参观过程中,徐志峰鼓励同学们进行“体验式参观”:“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遗的根本,家具最大的功能就是供人们使用。”徐志峰强调,打造品牌,是一个不断累积递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守非遗品质的传承。对此,明堂红木的做法是,坚持传统,不断创新。在家具设计上,我们将传统技艺与消费者需求结合,精准发展,并通过电商等线上平台,打造品牌相关的兴趣社区。
(图片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
对同学们关心的人才传承问题,徐志峰也给予了回答。现在,在明堂红木的人员结构中,80后、90后的比例正在不断扩大,例如,G20的一线生产团队的平均年龄就在35岁。此外,明堂也跟南京林业大学等专业院校建立了人才合作,不仅使家具雕刻等技艺得到了正统的传承,也解决了当前红木家具高级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
(图片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
一位学生的话也许是对这次游学活动的最好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在前,行在后。“非遗”具有中国传统,却没有中国品牌。我们在保护非物质遗产的同时,更应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关注“非遗”,关注传统家具,让原汁原味长存。
(图片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
(文章来源:明堂家具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