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关于这个赋能的故事怎么讲好,对企业来说,仍然是一条极其模糊的路径,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从企业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逻辑没有理清楚,还有很多未知的坑需要填平。
中国家装产业正在经历发展过程的无穷变量和角色更新,大家看到了市场格局现状和未来创新发展无限可能在消费升级点燃下的化学反应,即便实在如此水深火热的传统行业当中,大家似乎都在尝试给自己重新定义一个“新角色”,来实现自我蜕变和新发展阶段的需求。
复盘2014-2019,行业到底有没有在进步?
如今再复盘中国家居家装产业2014-2019年这6年的发展变化,这不是故意为了制造割裂感,而是每个阶段背后都表现出了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企业竞争的边界在不断外延,大批企业的进场与离场,不断警醒我们要对行业有敬畏之心,反观这6年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所有公司都撕下面具,行业还剩下什么,行业是否真的进步了?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行业到底有没有进步?进步的表现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容易回答的问题。亿欧家居从几个角度去简单谈谈看法:
第一,今天的企业究竟在以什么样的思维去看待消费者?有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真正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是否聚焦用户价值。大部分公司都缺少在之消费者层面的研究。
第二,今天的企业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产业工人?实际上,产业工人是家装行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并不是一个受人尊重和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岗位,大众认知中,这不算一个非常酷的群体,最近一两年,产业工人开始受到一定重视,这是一个正向信号。
第三,今天的企业究竟如何看待同行?每一个行业的企业,大家共同的核心使命是共同为行业创造价值,但是,今天的行业更多是恶性竞争、幻想颠覆、互相挖角与诋毁批判,总有一颗弄死同行的心,今天大家的焦虑很大层面是过度关注同行的举动,而不是通过不断努力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显然,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任何进步。
第四,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没有得到提升?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水平并不高,甚至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知识,面对刀片薄的利润和经营压力,不得不偷偷降低产品品质来保命,长此以往,必然深陷负循环的泥潭。家装行业的依然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去真正科学地操盘运营一家企业,同时推动行业为效率和体验做努力。
第五,今天的行业究竟如何看待新技术新物种的出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我们究竟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力量的出现,是冷眼排斥还是选择开放拥抱?
所以,综合来看,判断一个行业到底有没有真正在进步,要更加多维度地去思考行业内现在的各个主体,重新审视中国的家居家装行业,过去6年以及往前更长的时间轴里,由于整个行业长期比较混乱的游戏规则,行业前景依旧扑朔迷离,再加上过去大部分玩家更多是对行业的加速破坏,经营心态大多也是浮躁不安,并没有真正在推动进步,最缺少的是对行业的重建保护,这个行业的大生态体系持续遭到重创。
“赋能者”还是“被赋能者”,企业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新角色?
我们会看到,未来的家装赛道会涌入更多新玩家,即便过程很难结果充满不确定性,也会不离不弃,至少看起来很美好,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家装赛道的拥挤会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更多的家居建材企业会涉及家装业务,但是对于过去做单品的企业而言,会面临巨大挑战,想要真正切入家装,除了面临的是组织能力和人才梯队建设上的缺失之外,还要应对不够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居建材企业需要定义一下自己的新角色,是“赋能者”还是“被赋能者”,值得反复推敲。
产业创新的大趋势下,家居家装企业到底缺乏什么样的经营智慧?也许我们需要换一种角度去看行业,思维认知的升级和打法的创新迭代可能会成为企业进阶的利器,重新理解赋能型商业,未来谁有机会成为生态体系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建设者,改善家装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让真正在做或者想做实事的企业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才是对整个行业有新建树的解决方案,也是行业最缺乏的硬核新角色,各个行业都在提“新XX”,新金融、新零售、新餐饮,等等。那么,家装行业是否有机会有能力出现一种“新家装”?下一个3年,下一个6年,又会出现哪些新角色?
(文章来源:新浪家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