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渠道VS小米模式 谁是智能家居“话事人”
如今,小米已经成为广义上的智能硬件生态的领导者,产品囊括了移动通信、出行安防和智能家居等领域。一时间,小米模式成为业界争先模仿的对象。其实,与其说是对象,不如说是现象。小米已经不是一个品牌,它是互联网企业切割传统消费电子产业的一个样板案例,且至今无人能及。
本文,我们聊下小米模式,传统渠道VS小米模式,谁是智能家居“话事人”?
传统渠道VS小米模式:小米法宝
小米到底怎么起来的?黎万强《参与感》一书做了解读,大体意思是,小米是靠初期的100个用户做起来的。
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实际上,小米的崛起,与其初期的用户强关系有着直接关联。小米的第一个产品是MIUI,一个Android系统的ROM。
通过这个ROM,小米笼络了一部分天使用户,建立了口碑。在黎万强的操刀下,小米的“饥饿营销”初见端倪,为后期的F码营销奠定了基础。
《智哪儿》认为,小米的成功,根本上取决于营销模式的创新。换句话说,就是贩售“用户期待”。而且这种期待,会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市场体量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八年后,小米上市,这套营销策略依然屡试不爽,继续推行。但只不过只限于一些重磅产品,比如小米8手机。米粉文化的建立,为小米创造了一个用户基石,奠定了其在中、低端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
总结一下,小米的法宝无非是一点:用户。在2010年小米创立之前,用户的概念只限于互联网产品。当时Android系统刚推出两年,小米踩住了生态红利,把用户概念延伸到了智能硬件产品上。
因为,做用户才能产生文化。而一个企业最强大的产品,就是文化。
传统渠道VS小米模式:传统危机
说成危机,有些言过其实。但小米模式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批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的跟进,比如魅族、华为、步步高(旗下有OPPO、vivo)等。联想、海尔、格力等传统企业在后期的智能产品布局上也借鉴了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本身是一种营销创新,作为没有任何技术壁垒的公司,单纯靠做用户做出了硬件生态。单从硬件产品看,小米没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它跟很多国产厂商一样也都是潮流的追随者,甚至在手机这个品类上,从技术创新层面已经被OPPO和vivo这种“厂妹工厂”给超越。
但小米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虽然没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生产线,却构建了目前最为完善的智能生态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能改变智能产品的整个流通环节。如果几个主流品牌都效仿小米,或者后期诞生更多的小米,那么智能生态中,传统渠道的日子不会好过。
尤其是在电商冲击的今天,传统渠道商正面临着利润下滑、客流减少、SKU匮乏的挑战。小米模式更是一个入侵者,让传统渠道更加难以突围。
一位熟悉小米模式的硬件创业者向《智哪儿》透露,小米的生态战略已基本成功,涵盖的SKU范围是任何同类企业都不具备的,通过以小米公司和顺为基金两个主体,以对半投资的方式去参股生态链企业实现双赢,传统厂商和渠道在思维上已经落伍。
传统渠道VS小米模式:应对挑战
面对小米模式,传统渠道商除了研习,也要做好应对。虽然目前小米生态的出货量主要依赖于小米商城、天猫等电商平台旗舰店(包括生态链企业旗舰店)和有品电商三个线上平台,但其线下布局也在稳步推进。
《智哪儿》独家获悉,小米目前准备在一、二线城市加快开设直营体验店,效仿苹果,直击OPPO、vivo等加盟店的市场。
同时,在三、四线城市通过地产合作的方式,建立“准加盟式”的体验店,扩充线下网络。这些体验店目前的SKU大约在200个左右,未来会进一步扩充,同时也会加大智能家居产品的比例。
这意味着,作为上市公司的小米,在未来几年内,将构建起一个全地理覆盖的体验店矩阵,推广小米品牌、米家品牌和第三方品牌的泛小米生态链产品。
熟悉小米的业内人士告诉《智哪儿》,小米之所以能打开市场,除了本身的文化沉淀外,最重要的是其产品贴着“性价比”标签。
无论是手机,还是空气净化器,还是智能电冰箱,同样的功能配置和工业设计,小米的价格总能明显低于传统品牌,而且消费者的使用反馈并无大面积质量投诉。
总结了小米极具“性价比”优势的三个原因:
一、小米的产品基本都是直营,与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多级代理,流通环节的利润留存率高;
二、小米故意压低了硬件的毛利;雷军曾直言:小米硬件的综合利润率不会超过5%;这为其保障了出货量;
三、小米生态链的硬件成本低;由于有出货量背书,加入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能从供应链处获得更大的议价余地,降低单品的成本。
这样的局面下,小米带来的就不仅是平价的产品,更是一种销售模式的变革。传统渠道商虽然综合体量更大,但各自为政,藩镇割据,很难在性价比上卖过小米的产品。
传统渠道VS小米模式,谁是智能家居“话事人”总结
因此,传统渠道商应该转变思维、拥抱创新,让传统力量找到新的切入点,放大我们在传统渠道里的优势,融合互联网+理念。
比如对于中、大规模的渠道商,可以推出自己的智能体验店品牌,建立严选机制和用户体系。这里的优势在于,毕竟市场上智能产品的SKU成千上万,大多数品牌都不知名,且很多创新品牌不断涌出。
因此,传统渠道应该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帮助他们实现落地,打开市场,建立一种基于渠道影响力的产品生态。比如,某个用户会说:“去XX连锁体验店买的产品,质量都能靠得住。”
而小规模的渠道商,可以联合起来做联盟系统,创造一个严选标准。符合此标准的产品,可以铺入联盟的会员门店。这样一来,出货量变大,批售成本降低,单个门店的毛利也增加。
另外,针对相当一部分涉及安装、售后、检修等事项的产品,传统渠道商可以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建立完善的客服体系,解决智能家居产品存在的售后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