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 推动地板企业实现产能“二次调整”
2016年的环保政策调整,让多个制造行业成本大幅提升,地板行业也难以幸免。而这一次,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表面上看起来是行业的一大挑战,但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这或将成为推动地板企业实现产能“二次调整”的重要契机。
原材料价格上涨 推动地板企业实现产能“二次调整”(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涨价成“必然” 是挑战也是机遇
2016年四季度以来,木材等原材料价格疯涨,橡木、白蜡木涨幅30%。此外,包括东南亚材、北美材均有不同程度上浮。木材的涨价对于众多实木地板企业而言,使成本支出比例高出了往常不少。而这些直接触发因素,则是来自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调整,以及全面环保整治。“2017年的家居建材行业价格估计要大范围上调”,这是2016年年终一位建材经销商的预测。原材料涨价、供应紧张等也将是地板行业成品价格上涨最大的支撑。
虽然上游产业已是“涨势凶猛”,但终端市场反应还是有点“慢半拍”。从终端市场反馈来看,地板经销商普遍反映目前地板价格并未有多大变动,虽然上游成本明显增加,但是品牌对提价仍保持谨慎态度,所以终端价格体系相对还算稳定。不过,2017年上半年地板销售旺季到来之前,如果上游成本继续高涨,地板产品价格上调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环保整治可以淘汰一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地板企业,相应让出来的这部分市场份额,经销商就更有机会去争取。
理性应对“涨价风”地板企业需抓住转型新契机
如果说此前的地板产业升级还停留在企业自身的“发展愿景”上,那么2016年自上而下的环保政策,则成为地板企业推进产业革新的最大推手。对于地板行业内的优质企业而言,其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方面普遍规范,在政策调控下,其优势将日渐显现。而对于中小地板企业或是长期运营不规范的地板企业而言,政策收紧过后,将更容易受到材料、成本、环保等一系列的条件限制。
有行业人士表示,地板行业正在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末期,未来消费者对于地板产品的需求可能不再是简单的装修功能,精神上的满足和服务将成为消费者新需求。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类涨价并非单一品牌的上涨,相信不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地板厂商可以趁着这次涨价,把服务、产品功能再提升一个档次,抓住转型升级的机会。
木材市场的涨价热潮对地板行业来说可谓利弊共存,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将促使地板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此次涨价或是“市场回归理性,产品回归品质”的前奏,地板产业靠降价竞争无法走远。 原材料涨价已成事实,地板企业只有正视挑战,让产品回归到理性的竞争环境,企业方能寻得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