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难捉摸 吊顶企业可借鉴外来文化
中华建材网讯:诗有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能力的提升,整木吊顶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家庭也能消费起的寻常品。而中国市场的繁荣和需求不断增加也吸引了不少国外吊顶品牌进驻,这就让我国吊顶市场融合了多种多样的设计风格,对国内吊顶企业而言,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口味将越来越难猜测,消费需求难以把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消费需求难以捉摸 吊顶品牌去向难定
发现消费新需求并尽量满足这件事,迫在眉睫。实际上,无论吊顶企业名号有多响,产品有多畅销,在消费者面前,永远都是一个等待被购买的品牌。这看似伤人的话,其实很实在,因为吊顶设计和制造商们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勇往直前,并且走对方向。
是追随,还是引领?当发现消费需求动荡不定时,吊顶品牌如同站在一个岔路口,走对了受用一生,走错了可能后悔半辈。于是,有人保守,有人激进。保守之人选择横向发展,专注同一风格产品品类的细化与延伸;激进的一方不甘心成为附属品,他们选择纵向发展,开创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新风格与新功能,希望引领消费模式。
本土风格需凸显 外来文化可借鉴
中国人给家的发挥空间过大,常常集合多种风格的融合与借鉴,却没有统一调性的能力。因此,常看到“没有中国味道”的家居布置。这与北欧、日本或韩国的居家布置习惯相反,他们无论如何摄取国外居家布局的营养,都不会忘记将“本土风格”作为大方向。
意识到了多数消费者的盲从心理,有些吊顶品牌坐不住了。除了抢占商机,他们也希望用中国人的双手创造出属于我们的“本土风格”。但业内人士表示,吊顶企业并非要家家户户都死板地抱紧“中国味”,而是希望通过有预见性的吊顶产品和布局,为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埋下伏笔,对外来文化进行适当取舍。
其实,外来文化中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国内吊顶企业也不必死守中国元素,在品牌设计中适当融入异域风情,也可以创造出具有独具匠心的吊顶品牌,本土风格固然是能更好融入本土市场,但是集成吊顶企业也得根据自身发展定位来定位品牌方向,这就好像一件漂亮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可能好看,也可能不好看,要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