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甄选家居建材赚钱好项目

    今日报名:12430天报名:25647

    湖南长沙周女士 3分钟前 咨询 品牌加盟客服

    家电资讯 >发展的新利空袭击中国家电零售巨头

    发展的新利空袭击中国家电零售巨头

    2016-10-18 13:53:42 建材网 责任编辑: 招牌不安 浏览数: 手机访问:建材网

    发展的新利空袭击中国家电零售巨头

    中华建材网讯:2016年,一轮发展的新利空正在快速向中国家电产业的制造巨头、零售巨头们全面袭击而来。接下来,如何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找到可以保持营收规模继续增长的动力体系,和突围方向,成为考验未来两年中国家电产业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和经营质量成败的关键因素。

    家电制造、零售巨头面临营收增长压力

    无论是海尔、美的、TCL、长虹、海信,格力等家电制造巨头,还是苏宁、国美、京东、天猫等家电零售巨头,其实在这一轮的市场竞争和转型探索过程中,都面临着一轮空前巨大的营收增长乏力困扰和挑战。

    是的,规模增长后劲乏力的问题,已经摆在所有家电厂商巨头的面前,而且没有找到突破口。虽然,今年上半年,一大批家电巨头在经营规模、经营业绩上出现“量跌利涨”局面,并没有缓解人们对于整个家电产业和市场未来发展走势的担忧。

    因为,规模下跌、利润增长这一局面,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到底可以持续多久,有没有天花板和瓶颈,大家并不清楚。毕竟,没有一定可持续的规模化增长,家电厂商的盈利是难以持续和保障的。

    其实,这一问题,不只是存在于家电厂商巨头面前。对于众多的中小家电厂商来说,同样存在规模增长乏力的压力。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家电厂商巨头们,考虑的是相对增长率、增长速度;而中小家电厂商们,考虑的是今天卖了多少、明天还能卖多少,后天突然没人买了,特别是低价格也难刺激市场需求。

    转型过程中 中国家电企业勿“只要丰厚利润、无视规模支撑”

    更多人知道的是,中国家电产业从发展初始,就烙上规模制胜的基因,一旦缺少了规模增长拉动的利润提升,到底能不能支撑和推动整个家电产业,特别是厂商巨头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看看身边的一大批日资、韩资,以及欧美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家电市场上的退缩,无疑就是只顾着“高端化抢利润”,却忽视了规模化抢份额、抢大块蛋糕。中国企业,绝对不能在转型过程中,重蹈外资企业“只要丰厚利润、无视规模支撑”的覆辙。

    无论是家电制造巨头,还是家电零售商业巨头,都必须要正视这一问题和挑战。那就是如何从现有的存量市场竞争中,找到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空间。毕竟,基于规模化营收前提下的发展、扩张和转型,一直是本土企业面对外资巨头技术封杀、品牌打压等冲击的最大利器。

    可以说,推动并谋求营收规模的可持续增长,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将是中国家电厂商最大的竞争筹码。

    以低价格战置换新的消费需求

    现阶段来看,想靠所谓的新技术、新产品来激活消费需求,并不现实。毕竟,技术创新不是中国家电产业最善长的本领。

    反而,继续以大规模化制造低成本分销能力,以及低价格战持续挤压同行和对手的生存空间,从而置换出新的消费需求。似乎效果更加立竿见影。

    所以,从前年,到去年,甚至今年,家电市场上的低价格战层出不穷,而且主导者竟然全是大企业、大商家。海尔、海信、美的、格力等等,莫不是如此。

    先是空调市场,格力挑起20年一次的低价格战;随后则是冰箱、洗衣机,以一轮变频普及风暴为由头的价格战洗牌。今年以来,则是彩电行业,在众多互联网电视品牌推动下再陷低价格乱价。可以说,层出不穷的低价格战,手段上就是抢市场、抢蛋糕,本质上就是要洗牌、淘汰对手。

    这已经是不少企业赶在没有陷入绝境之后的主动反击。可以说,家电制造商、零售商巨头的空前压力,最终都会传导到一线家电市场上,从而引发整个市场乱战、激战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接下来一线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复杂和多变。


    【延伸阅读】

    家电零售额逆势增长 调整方向走高端路线

    家电产业开启“过冬”模式 美的逆势上扬迎发展

    整个世界都在消费升级 家电产品如何升级

    本文地址:https://news.chinabm.cn/2016/1018293887.s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