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卫浴行业经理人职业成长法则
中华建材网讯:卫浴行业在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中,还是圈子比较小的行业,转来转去,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朋友,优秀的从业者是不会去做在背地里议论同行长短事,即使哪位同行有缺点,也应该当面巧妙地指点,而不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种做法是同行之间的最大忌讳,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容易伤害到别人,也可能会给自己惹来一身麻烦。
有句老话说得好:“多吃饭,身体好;少说话,威信高。”最优秀的卫浴经理这心里都清楚说话时所要掌握的尺度。小心谨慎,可使自己置身于进退自如、攻守有余的位置。
在如今的职场征战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靠个人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无法赢得决胜权了,只有第一时间融入行业和团队,在行业中中广交朋友,通过在行业的协作中才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一句谚语说:“你付出得越多,得到的越多。
1、要学会在行业中广布善缘
社会上有太多的人,错把给予当做一种投资,施舍了人家一元钱,就希望有加倍的反馈。给了人家一个微笑,就盼望回报满天阳光。就是有所施舍,也把自己和受惠者之间的间隔和距离定形,把社会阶级的差距和彼此之间的岐视、仇恨固定化。使受惠者常会在得到帮助的过程中同时受伤害,而且这些伤害常常愈来愈深。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好事,但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未必有好的效果,也未必做得对,「好事」和「对的事」之间仍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有利于自己理想的则是善,不利于别人理想的则是恶。因人们各有各的立场,各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在别人看来,你必然站在恶的那面。你永远都是自己的善,别人的恶。但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大善,怎么样才是大恶呢?为实现理想说一句谎,这是恶,但不是大恶。而如果你的理想是毁灭世界,那才是大恶。譬如你以事业红火,同行幸福为理想,那么就算为这个理想做了坏事,也不过小恶。行大善而为小恶,历来被圣人们不齿。可圣人自己也这么做。如此的圣人可以从孔子、孟子、王阳明一直排到更近更近。
儒教里有知行合一的法门,就是要你明白,只要理想大善,便可无所不为。然而,你必须真的确信自己的志向是善的。
2、要从行业先进者寻求前进动力
许多人士在行业中中喜欢突现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同行大多会给自己带来竞争,而忽略要求行业合作对自己能力成长的帮助,一般而言,要想在行业中获得成长,就需要借助行业的先进因子,这种先进因子最重要的是跟对人。
第一种,导师,教练。他教给你实用的技巧、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不是知识。
第二种,陪练,同路人。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学而习、习而成习惯,练出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很难坚持下来,你需要一个同路人。他可以是和你有共同兴趣的、共同目标的朋友,最好是你生命中所爱的人
第三种,榜样。他是你人生的标杆。不需要通过机遇,只需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榜样。
第四种,敌人。就是那些看不起你的人,拒绝过你的人。人,不到绝境是不会有斗志的,你要证明他是错的,他会给你真正的动力。
第五种,最重要的人是你自己。这个世界上,失败的人除了天分太差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懒、方向不对、方法不对、不能坚持。如果你自己做不到,就不要怪别人。
3、要懂得赞美同行和包容不同意见
在行业中,一定有和你竞争的同行,你才会进步,和这样的人相处,一定要保持距离。但是还要和他相处融洽,绝对不能和他议论同行的是非。而且越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越要夸他,见人就夸他。因为能够夸竞争对手的人是要有一定度量的。当然同时自己一定要做得比他好。夸他的目的也是为了夸自己。那么他也有可能做不到,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因为得到利益,或者或者当他涉及自己坏话时,这个时候,听的人就会快速的对他的人品做出评价。
其实赞美别人,你所付出的只是语言,而所得到的回报却是友谊和帮助。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吝啬于赞美别人,吝啬自己美好的言辞,因此成功对他也变得吝啬起来。
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赞美和表扬的心理需求,赞美和表扬并不仅会令一个人心情愉快,还会使他变得积极起来,朝着人们所赞美的方面更加卖劲地努力。这种人性的特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把握好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许多职场人士在听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本能的反应就是抵抗。而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就很难清醒地分析对方的观点,听不进去对方说的任何话语。这个表现往往在讨论会议中,或者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的时候。不会与人沟通的人,往往的表现是,别人刚说完自己的观点,他就跳起来反驳。而且言辞激烈。这样的人给在职场中经常存在,实际上这种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固执己见,不善于听进去别人的话,自负自大,可能很聪明,很能干。但是会让人有惧怕接触的心
作为卫浴人士,在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稳定几分钟把逆反情绪平息下去。然后带着平和的心理去听别人的意见。当听到其它意见的时候,我首先会仔细的听,他的和我的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有什么漏洞?按照他的想法会出现什么样的负面后果?他是否有预案?他说我的缺点,是不是我真的存在?是否有误会?如果是误会应该如何解释?会对对方指出的我的缺点,首先表示感谢。我会说:谢谢你的直率,因为我有很多缺点自己看不到,就需要有人帮我纠正,这样我以后才能知道怎么改正这些缺点。如果需要解释的误会,我会用最短的时间解释清楚。
4、不能在行业树敌太多,太过张扬
潜伏中的马奎、李涯在场中就是怀疑一切!不好好地做工作,把国家资源都用在调查身边的同行上了,撬门压锁,翻箱倒柜,研究档案,寻找线人,拷打疑犯。余则成成功地利用了其它同行对他们的痛恨,逐个除之。先是通过站长和陆处长之手杀掉了马奎,继而通过陆处长和李涯的矛盾,获得了情报线索,破坏了李涯的一次次骇人阴谋。要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顺水人情要多做。按理说陆处长也是敌人,但是老余在关键时刻假戏真做,替陆处长向站长求情,救了他一条性命。没想到这次果真是放虎归山了,陆处长有郑介民撑腰,摇身一变成了***特派员,一个回马枪把***上下搞的人心惶惶。但是余则成却是陆处长唯一能信赖的人,这为余则成接近他进而安排翠平刺杀他赢得了独一无二的机会。若不是被站长领先一步,本来还可以顺势除掉李涯,达到一箭双雕,只可惜晚了一步。
5、要懂得收敛自我才华
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经验,对某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怀着强烈的感觉,“这人不错,一定会有出息。”究竟为什么?似乎说不清,可是就是认定这个人会有成就。这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显示了某种无形的智慧。才华有时能毁掉一个人的事业和前程,但才华本身不能说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可以利用才华来完成某个设计,制造某个新产品,可是却不能完全控制它,它有时会变成一种让人厌恶的东西。一个太擅辞令,有滔滔雄辩才华的人,如果在不适当的场合不收敛他的“才华”,他将面临被耻笑的危险。而智慧却毫无质疑地会成就事业,并因此发掘出你身上所具有的意想不到的才华。因为缺少智慧,很多人对待机会就象小孩在海滩玩沙子一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往下落,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能够发现自己与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人就能生活在睿智之中。可是好像没有人确切地说清楚,“智慧”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词汇,如果说“才华”表达了某种单一,“智慧”就代表了无限。“才华”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而“智慧”则是隐而不显、说不清道不明的资质,它事实是人类所有品质完善的集合体,是“意识与行为”的完美结合。一个有着超常能说会道能力的人就是具有了“能说会道”的才华,可没人能保证这个人就会有一番成功的事业。
6、要学会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是一种美德。也就是在许多问题上,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和难处,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人如沐春风、心悦诚服。人与人之间的相交如此。善解人意是一种智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凡事给人留三分余地。这样能帮助我们巩固友谊,甚至化敌为友,以诚相待,以德服人,也应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善解人意是一种艺术,讲究火候,过犹不及,很多时候过头还不如不做。善解人意的人大都感觉敏锐,洞察力强,天资聪颖,勤于思考。
古代那些因为昏君胡乱揣度人心而错杀忠良的例子举不胜举,随便揣度别人不好。有时不知别人怎么想,又总免不了站在自己这座山头上远远眺望,从自己的逻辑去推理判断,再加上点眼见耳闻般真切的臆想,自然怎么想怎么觉着自己是对的
不管有意或无意,猜想不要伤害别人,具体做法就是不要把人往坏处想。学习“善解人意”,而不是 “揣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