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彭州市地处成都西北部,是成都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区域。全市幅员面积1419平方公里,辖20个镇,355个村(社区),总人口7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96万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1万亩,集体林地面积50.1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43.0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12个镇的106个村(社区)1196个组(社),涉林户数4万余户、13.5万人。
彭州市坚持科学发展和群众自愿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经济得发展、林农增收入,生态受保护”为目的,紧密围绕现代林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策引导,示范带动,项目投入,整体推进,使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增加林区群众收入、解决林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
因地制宜,锁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
由于林地面积占总面积近半壁江山,如何盘活林地,让林农致富,成为了彭州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地特有的地理条件,确定了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思路。走不同类型、多种模式、成效明显的林下种养业发展道路,确定了“林禽”、“林菌”、“林畜”、“林菜”、“林药”五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明确了彭州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
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明确方向后,彭州市委、市政府并未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林禽”模式。通过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展林下养禽,禽类在纯天然的状态下生长,以草籽和昆虫为食料,既节约了成本,又是绝好的绿色生态食品。同时,禽粪肥沃了土壤,为林木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有机养分,实现了养殖与种植的复合生产,农林牧协调发展,提高了林业总体效益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在丹景山、磁峰、小渔洞等镇养殖山地鸡、柴鸡、黄鸡等生态鸡30万只;与西南民院合作,从西藏引进藏鸡,采取有机生态养,新兴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鸡放养基地。目前,全市已建立生态鸡养殖场8个,共计发展生态鸡养殖农户9000余户,发展生态鸡40万只,年产值56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8000人,年利润1200万元。仅此一项,使参与生态鸡养殖农户每年增加收入1340元。
政策保障,加快林下经济发展速度
发展林下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很关键。林改以来,彭州通过广泛宣传,积极争取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国家项目为引导,资金投入为主体、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市形成政府主导、林业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有效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彭州市发展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发展林下经济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和协调。同时,建立了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把目标分解到镇、村(社区),把林下经济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严格考核评比和奖惩制度。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彭州市为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一是搭建了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全市共办结林权流转16件,涉及面积17800亩,流转金额1648万元;二是搭建林业产业融资平台,提高林权抵押贷款的成功率,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全市共办结林权抵押贷款11件,融资4496余万元。
科技推动,加强培训。一是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紧紧围绕林下经济发展,积极引进推广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千方百计增加林区群众收入。目前已试点推广微生物发酵床技术以及引进藏鸡养殖项目。二是着力打造林下品牌,重点发展无公害的林(畜禽)产品,打造了“营养屋”、“新兴跑山鸡”等畅销知名品牌。三是搞好技术培训。依托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技术骨干和示范户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目前,全市共培训林农9000余人次。
示范带动,扩展林下经济发展规模
鉴于山区群众“观望谨慎,眼见为实”的特点,彭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典型,走出了一条带动广大林农致富的路子,有效地扩展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
优化模式,提升效益。一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由大型生态养殖公司或养殖大户牵头,建立养殖基地,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生态鸡养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实行农民养殖,公司收购,统一销售,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良好对接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了生态鸡养殖的组织和商品化程度,保护了广大农户的利益。二是“六统一分”模式。即对加入公司或合作社的农户实行统一鸡苗、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养殖的新模式。林下放养的生态鸡,公司或合作社配送以玉米、草、虫为主的自制有机饲料,确保产品无公害、绿色无污染,提升了品质,赢得了市场。
示范带动,稳步推进。通过参观学习、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模式、技术、效益、前景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让更多林农了解林下经济,增强其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在标准化建设设计、统一供种(苗)、联合采购、联合销售、加工增值、贮存运销、科技推广、资金筹措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良好对接。目前,彭州共有资产100万以上的大户8户,建成专合组织5个。
整合项目,重点扶持。把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林产业发展、科技推广等项目有机结合,采用规模流转,公司经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土地银行)+农户”的方式,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切实发挥资金投入的导向和发酵作用。为尽快加大对生态养鸡产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力度,为公司或合作社注入新活力,促进群众从中受益并得到实惠,彭州市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林产业项目经费并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强大政策支持,目前,共争取林产业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经费600余万元。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不断拓宽经费来源,争取到畜牧“灾后重建”项目经费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