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分粥”管理 由内而外透着成熟
导语:如何判定木门行业的成熟?销售额度的不断攀升隐藏不了恶性竞争造成的压力,品牌木门企业的增加掩盖不了抄袭模仿风的流窜,宣传广告铺天盖地,投诉热线却丝毫未减,单从一方面评定木门成熟与否,都太片面。成熟来自内部涵养的提升,对木门行业来说也不例外。其实,最能标志木门成熟的是企业管理。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媒体都在关注楼市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木门领域的恶性竞争,少有媒体将焦点投向木门企业的管理。其实,真正限制中国木门企业发展的不是原材料涨价,也不是人工成本增加,更不是入行门槛低,同行竞争激烈,而是木门企业的管理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如今,绝大多数的木门企业采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除却国内企业所延续的发展模式外,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更是木门作坊式经营的蔓延与继续。从“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逐渐地蜕变为“总经理管员工”,需要的不仅是时间的延续,更多的木门企业发展的积淀积累。
其实,中国的木门企业管理一直没有跟上来,主要是老板的管理意识没跟上来。这也不能单纯怪罪老板。在中国企业里,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相当微妙。老板利用职业经理人的才能为自己挣钱,而职业经理人利用老板提供的平台为自己挣钱,两者都是为“自己”。所以,到头来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都会以“分手”来结束他们之间的“合作”。
企业管理是需要用制度来约束的,它必将落实在生产和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以至于每一个人。因此,中国的木门企业应该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内部的运作效率,在木门企业内部营销一种和谐的气氛,才能在激烈的木门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