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电唯一方向:打通云端数据 促进家电手机生态融合
中华建材网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家电厂商只有和互联网厂商的深化合作,实现个人数据和移动手机APP与智慧家电管家内置应用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只有融合才能让个人移动与家庭生活两个场景的智慧体验无缝连接,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生活。
智慧家的三个演进阶段
随着智慧家电的概念被烂大街的使用,有必要简单给大家说明一下。
家电厂商通过增加传感器,联网模块,让这些自动化家电连上了网络。家电就具备了让消费者远程查看,远程控制的能力。这些所谓的“智能家电”的智商为0,只会绝对服从来自用户手机APP端的指令。
智慧家电1.0 这类家电就是海尔定义的智慧家电1.0,翻译成消费者能理解语言就是:高级自动,远程可控。
某品牌智能空调宣传的智能功能
随着亚马逊Echo,谷歌Home,锤子手机,智慧音箱等一大波语音产品这几年在市场上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是简单易用的语音操作功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被移植到了家电产品上。而人脸识别功能同家电产品结合后,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玩法。结合这两大卖点的家电产品,海尔定义为智慧家电2.0。
智慧家电2.0 翻译成消费者能理解语言就是:家电+语音,可听可说,看脸干活。
仿佛是一夜之间,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两个热词那是火的不要不要的。家电产品也赶上了时髦,知识图谱加大数据分析在家电上的应用,也就诞生了海尔所谓的智慧家3.0。
智慧家电3.0 翻译成消费者能理解语言就是:能学会想,能力更强。
海尔的智慧家电演进逻辑
智慧家3.0概念很美 但落地困难
受限于当前的家电技术水平,后端服务对接情况,短期内无法达到智慧家3.0中所提到的那么美好。比如美的演示的通过识别用户手中的菜谱,智慧厨房引导消费者做出对应菜品这个场景。家庭主妇会经常这样操作吗?菜谱中需要的配料不齐怎么办?中国人主要还是做中餐,中餐中注重对火候的把控,西餐注重对烹饪过程的度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AWE演示西餐烹饪的原因。理智消费的用户人群就会问一个问题:我用手机平板查一个菜谱和用冰箱查询一个菜谱,这中间的体验能有多大差异呢?
此外,希望消费者空调,燃气,冰箱,洗衣机,都用一家厂商的产品,本身就证明不会被市场认可。即使消费者选择了同一厂家的产品,但是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不同产品之间的对接协调,以及同一类产品,新老型号之间,对接不同地域的多个线下O2O服务的覆盖范围,这些都是一个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个短期内无法完全实现的智慧家3.0,在消费者看来其本质也就只是在传统家电基础上,操作界面的优化,新增了一些功能消费者使用频度并不高后端O2O服务。这样的产品在部分高端市场溢价是可能的,但普通理性消费者很可能并不买单。
综合起来,家电厂商希望通过推出智慧家3.0概念,达到短期内拉通产品销量的目的,应该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换另外一个思路?产品本身的演进和发展不是为了概念而概念,推动这一切的根本动力,依然是帮解决消费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使用产品过程的感受体验。
智慧家电真正方向:开放数据 优化手机&家电的互动融合
我们回到2016年,年初的AWE上,家电厂商还都在展示自家的APP如何控制家里所有的家电设备。而到了2017的AWE上,几乎所有厂家的展台上,手机都消失了。
小米智慧套装操作界面
空调,热水器都有对应的APP控制
这是因为经过整个2015,16年的市场检验,家电厂商发现消费者并不认可通过手机APP控制操作家电设备这一繁琐,复杂的使用体验。正式因为否定了手机APP在家电控制中的体验,所以才有了2017手机在AWE中的集体消失。真是手机APP的问题吗,还是家电厂商自己打开方式不对?
随着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AI的结果就是消费者体验的直接提升。基于位置信息,手机AI可以在我们到达电影院时,自动弹出我们可能喜欢的电影介绍,或者已经支付的电影票二维码。结合位置和手机内的日程机票信息,可以在我们出发前,提醒出门时间,推荐交通方式和所需费用。这一切体验的实现和手机背后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密不可分的,互联网厂商在这背后功不可没。
某厂商手机介绍
与此同时,家电厂商也将语音控制,人脸识别等技术同家电结合,并绑定了自己的O2O互联网服务:生鲜上门,衣物干洗,日用品采购等。
海尔的家电语音控制
但是处于家电厂商自身的局限,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多卖家电,能赚到后端O2O服务分成,隔断了家庭家电生态圈和手机移动生态圈的进一步融合。
出于商业利益,家电厂商不断加码自家体系内家电之间的互融互通,却和有着消费者更广需求的手机互联网应用不相往来,本身就是一种短视,且固步自封的表现。
家庭生活永远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每天24小时,平局居家时间也就10~12小时(大部分还是睡眠休息时间)。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家庭之外的场景,去公司的路上,办公室,电影院,医院,酒店等等……而这些场景中,我们认识的人,做过的工作,产生的数据,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和我们家庭场景有关联。比如我们再家庭中的饮食习惯,口味,忌口等,必然对我们再餐厅中点的菜品有联系。
在手机高度智慧化的当下,通过向互联网应用厂商开放智慧家电中产生的数据,个人的家庭移动数据一结合,然后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移动生活场景中,也就实现了我们定义的智慧家3.1阶段。
智慧家3.1 基于智慧家电管家3.0的概念,将个人移动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场景数据打通,达到提升家庭移动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的目的。
一旦基于消费者数据,将家电传感器的数据云端共享,移动场景和家庭场景实现融合,必将给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生活体验。请允许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场景1:打开冰箱的时候,你发现水果不多了,对冰箱说一句:提醒我买水果。冰箱将你的命令,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发现你喜欢红提,妻子喜欢菠萝,小朋友喜欢西瓜,查询到你常去的几家商超最新鲜的水果打折信息。当你回家路过某家商超时,提醒你这家商超最新鲜,最实惠的水果信息。完成付款后,手机提示同步发送信息,提醒小朋友快点完成作业,买了他最喜欢的西瓜。
场景2:一家人出门聚餐,你通过手机完成点菜的同时,云端收集好聚餐家庭成员的所有口味,忌口,信息,一并发送给商家。
场景3:小朋友放学回来,学校发送的家庭协作手工作业是需要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完成废品再利用的手工画。小朋友到家前,爸爸妈妈就在电视上收到了提醒,准备好了所需材料。同时记录了一个出门提醒,会在第二天小朋友出门前提醒他带上完成的家庭手工。
场景4:出差到了新城市,通过手机办理入住后,你还没有进入分配的房间前,房间内的空调,热水器,电视,已经同步好了你在家的习惯配置。开门后空调就是让你感觉舒适的温室湿度,热水器也准备了刚好够你洗浴的热水,而电视也同步到了你喜欢的《人们的名义》38级进度17:30。
而这一切美妙的智慧家3.1体验,只需要将手机数据,家庭数据中云端进行打通互享,就不难实现。
结语
家电厂商与其花大力气整合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家电产品,还不如多花点精力真正理解消费者体验。通过同互联网厂商的云端打通,家庭电器和移动手机数据互融,打造智慧生活的全场景无缝对接,实现对人们生活轨迹的全智能覆盖。
场景融合的一小步,将会带来智慧生活体验提升一大步。一个美妙的智慧未来生活体验就在不远的前方,愿智慧家3.1早一点来到我们面前。(来源:智慧产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