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甄选家居建材赚钱好项目

    今日报名:12430天报名:25647

    湖南长沙周女士 3分钟前 咨询 品牌加盟客服

    工艺玻璃资讯 >分析2016年玻璃发展现状 面对2017年行业如何发展?

    分析2016年玻璃发展现状 面对2017年行业如何发展?

    2016-12-30 15:29:40 建材网 责任编辑: 香水缓慢 浏览数: 手机访问:建材网

    分析2016年玻璃发展现状 面对2017年行业如何发展?

    中华建材网讯:2016年玻璃价格重心显著抬高较年初的行业普遍预期而言,2016年的玻璃现货、期货价格均出现了超预期的大幅上涨局面,究其原因,不外乎供需结构、成本、库存以及商品市场氛围、资金等因素的作用。现货市场的好转对期货价格构成了基础支撑,且商品整体尤其是黑色建材板块的强势上涨,进一步夯实了玻璃期货价格走高的基石。

    分析2016年玻璃发展现状 面对2017年行业如何发展?_1

    分析2016年玻璃发展现状 面对2017年行业如何发展?(图片来源于网络)

    1、玻璃期货震荡走高

    与多数商品一样,2015年末2016年初的价格水平成为玻璃期货的低位,此后,一路震荡走高,重心持续上移。不过,与黑色建材相关品种略有差异的是,在玻璃期货价格走高过程中,跟随板块联动的成分更多一些,且出现期货较大幅度升水的情形也多于其他品种;另外,因玻璃期货合约价值偏低、资金容量较小,也容易导致较大波动,个别时间段甚至领涨于黑色建材板块。

    涨幅相对较弱。与螺纹、铁矿、焦煤、焦炭等品种动辄2-3倍的涨幅相比,玻璃期货70%左右的涨幅明显要弱的多,其本质原因还是在于不同产业的基本面差异,对于玻璃而言,供给反弹、行业利润改善以及期现结构是导致其现货、期货价格涨势偏弱的主因。

    波动频繁,回调幅度有限。2016年的玻璃期货价格的上涨周期多未超过一个月,其后便陷入回调或是高位盘整,直到下一上涨周期的到来;在最近的两个月中,甚至出现了涨一周跌一周的频繁反复现象。除现货价格涨势相对温和(与螺纹等相比,9月现货价格猛涨但持续时间不长)之外,期货价格阶段性升水也容易对多头资金形成无形压力。

    2016年的玻璃期货价格走势,本质上仍在传统运行规律的框架之内,上方仍受到仓单成本制约,只不过因为合约制度规则的变化,期价容易出现阶段性升水于沙河地区现货价格的情形(仍贴水于其他地区厂库,多头尚具有一定安全边际),但不至于无视沙河仓单的影响,故持续时间有限;下方则受到成本线上移支撑,底部逐渐抬高。

    2、现货市场表现超预期

    毫无疑问,2016年的玻璃现货价格走势出乎年初大家的意料,上涨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强于往年,提升玻璃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复产投产的信心。年初大部分行业人士普遍抱有悲观情绪,认为市场需求很难有出色表现,价格下行压力仍较大。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2015年来房地产成交持续回暖所形成的新开工、竣工等指标反弹的带动下,地产行业对于玻璃的需求并未出现预期中的悲观,尽管实际增量有限,但因2015年的玻璃行业供给端出现了显著收缩,使得2016年的玻璃现货市场整体上呈现价涨量稳的趋势;而随着煤炭、纯碱等燃料和原料价格的上涨,成本增加对玻璃价格也形成了一定支撑;加之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库存较低,到目前为止仍能保持低于往年的库存水平,其挺价动力和能力得到增强。

    整体来说,“价涨量增、成本提高、效益转好、复产较快”是玻璃行业尤其是生产端的总体概况。从不同区域市场来看,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沙河地区借助产业链延伸和相对低成本优势,深加工占比较高,在有效消化当地原片产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其他区域的深加工订单;华南市场在前些年弱势基础上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因原片价格上涨过快,下游深加工效益一般。

    3、基差波动频繁

    玻璃期货在多数时间段内均维持正基差现象,即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但这一现象在2016年开始被频繁改变——即以往是多数时间玻璃期货贴水于所有交割厂库,而如今是多数时间升水于部分厂库同时贴水于价格较高的厂库,个别时间点如今年3月初、4月末和7月初,出现了短时升水于大多数甚至是所有厂库的情形。随着玻璃期货升贴水过渡完成,交割月合约回归地基本上参照沙河地区价格,故整个市场价格关注的重心也随之转向沙河,其基差变化及仓单售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玻璃期货的短时波动。

    2016年来的基差波动区间较往年略小,但频率有所增加。前文所述的商品大市上涨带动玻璃期货升水、不同厂库间的实际价格差异与现行升贴水标准间的偏差无法在期货盘面反应、资金以及仓单规模等均是导致玻璃期货基差波动的主要因素,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产生持续影响,即玻璃期货的基差波动仍会较为频繁,容易吸引部分期现套利盘入场。

    宏观:经济筑底之路道阻且长

    01外围风险不容忽视

    美联储到底还是在2016年末实现了本轮周期的第二次加息,尽管其向市场透露2017年有三次加息的意图,不过这与其届时的实际操作是两回事,且加息步伐放缓的概率依然不小;此外,英国公投退出欧盟,包括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些动作,与美联储的加息类似,这些事件的影响并不是消息公布或是事件来临时的短时冲击,反而是一个漫长发酵和缓慢释放的持续性过程,本质上是有关国家试图改变自身处境、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他国利益是难以避免的,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和英国,对于中国而言,无疑都是容易产生冲击的市场。

    因此,我们其实不必太在意新当选美国总统某些言论,而是更应该关注其刺激政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当然也包括美国若真的进行海外收缩而给中国留出的输出空间。此外,其他潜在的地缘政治冲突、恐怖袭击等因素也容易改变或影响有些区域的格局,进而影响资源价格或是带来某种动荡。总而言之,我们外围环境并不是太好,不管是出口商品还是输出产能,都面临一定困难和阻力。

    02经济“L”型仍延续,宽松空间已有限

    经济增速下滑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且至今未有走出低谷的明显迹象。如图4、图5所示,单从GDP增速变化来看,其已处于近10年来的较低水平,仅略高于2008年底至2009年初时,且近年来呈现小幅下滑的态势;实际上,若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和之后的大规模刺激等因素做适当的修正,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形势自2007年便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L”型走势,且尚未出现成功筑底迹象。而CPI和PPI指标来看,CPI近两年来于0-2%窄幅区间内波动,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对通胀的有效控制,更多的是反映出消费的低迷;PPI指标自年初触底之后,开始缓慢回升,同比依然为负,但环比转正,只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工业企业盈利的改善和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主因更多的是政策性的压缩供给所引发价格上涨,而不是工业的自我好转。

    当然,政策性因素导致经济出现波动也是常见现象,甚至是必然现象。其实,近年来,为维持一定经济增速、避免出现局面失控的可能性,世界各国包括****一直没有放弃宽松政策。不过,随着实际利率水平的上升,以及资金迟迟不流入实体经济等现象,我们可以选择的宽松政策余地越来越少,2017年继续降息的概率大为降低,降准或其他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又很可能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实际帮助,反而会增大金融风险,因此,2017年的货币宽松局面应该不会较今年有更大的空间。刺激政策将更多的从财政政策以及政府主导的投资着手,以及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但所谓的“铁底”或许并不真实存在。

    03供给侧改革之外,需求侧同样是关键

    2016年,供给侧改革贯穿全年,成为挽救中国经济的另一重要举措——全面过剩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普遍现象,哪怕是某些个别行业当前暂时处于供不应求的较好境地,比如早年的光伏和太阳能,但在盲目投资热情之下,终将重蹈其他行业的覆辙。因此,从源头入手,在供给端想办法更切合实际,也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退一步讲,即便不考虑宏观和政治层面的因素,供需格局一旦因为需求端的衰减而失衡,供给端必然也面临调整压力,要么主动调整以适应大环境,要么被市场淘汰。

    只是,因国内体质及经济结构构成等多方面因素,如国企、就业、地方保护等,导致某一行业在主动去产能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和魄力。由此可见,政府主导下的供给侧改革显然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前提是这一政策能够在地方政府层面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这需要地方上较大的魄力。问题是,外力作用下的供给侧收缩之后,工业品的供需格局将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商品价格有望真正实现筑底,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财富的真正增加,毕竟产出在减少,若需求端不能同时发力,那么高企的成本端反而容易对经济形成不利冲击。因此,在后续的政策中,如何抑制供给反弹,刺激需求,以及防止成本持续上涨成为改善工业经济整体格局的核心。换言之,经济的真正筑底成功并走出低谷,政策性因素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实体经济实现自我修正进入良性循环,在此之前,任何预设的数值性目标均不足以说明底部周期的结束。

    基本面:供需结构临近拐点,2017年缺乏足够乐观底气

    正如前文所述,因2015年的玻璃行业供给端出现了显著收缩,阶段性供需矛盾减轻所带来的价格反弹,超出了玻璃行业的普遍预期,企业效益有所改善,自5月份以后产能复产和新线投产积极性明显提高;虽然因2015年来的地产成交回暖带来的房地产新开工、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上的反弹使得玻璃需求有了短期好转,但从下半年的指标数据来看,其阶段性顶部已在一季度前后出现,且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台,四季度的相关数据继续走弱已成定局,即在政策转变之前,房地产市场表现不会再度好于今年,换言之,2017年的建筑玻璃需求增量有限。且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行业趋势性转弱,在玻璃行业结构升级完成之前,需求端的疲弱的影响远大于产能端的自我调整,低端建筑玻璃为主的行业布局也决定了该行业长期处于“价格走高——产能增加——利润压缩甚至亏损——低价和亏损迫使部分产能退出——供需短期改变——价格走高”的循环当中,真正走出底部需要较长时间,或是再度依赖于外界宏观大环境的明显好转。

    1、产能利用率反弹至阶段性高位

    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的玻璃现货价格上涨,利润水平较往年有所好转刺激了生产企业复产和新建线投产的积极性,今年5月以后,产能利用率持续走高至2015年初水平。截止到12月23日,2016年共冷修复产生产线22条,恢复产能日熔量13480吨/天;新建生产线增加9条,增加产能日熔量7200吨/天;冷修生产线15条,减少产能日熔量8430吨/天,净增加产能日熔量12250吨/天,产能利用率与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初相比,有了明显反弹。

    2105年至2106年初,因行业需矛盾突出,在窑炉到期、产品质量、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生产企业被迫停产冷修的情形增多,尤其是以江苏华尔润本部全面停产为标志,产能利用率下滑至阶段性低点。而随着退出产能的逐渐增多,供给压力减轻,2016年初至今行业表现显著好于市场普遍预期,部分生产企业又选择了积极投产和推迟冷修,使得产能利用率出现了明显反弹,回到2015年初水平,这一点从实际产能利用率指标上能够得到更直接和真实的反映。而且,从生产企业的计划来看,未来半年内,主动选择冷修停产的生产线较少,即便因为窑炉到期等因素被迫暂时停产的生产线,也有较为明确的复产计划,即在产产能规模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回落,至于是否持续增加则需视2017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

    不过,通过对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玻璃行业生产线周期等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2017年的供给端不会再有显著增加,甚至会略有减少,原因如下:一是政策上会控制新建生产线的投产,产能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之前冷修线的复产,那么这部分产能恢复的规模将受制于行业周期变化和利润水平;二是2017年前后将有较大数量的生产线面临冷修,即便其短时再度点火投产或延迟冷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总体产出的减少;三是若未来供需矛盾出现转变,价格下行或是效益损失将挤出部分产能。当然,因今年的经营效益较好,生产企业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选择坚持生产,故挤出效应即便出现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玻璃行业短时难以进入减产周期,除非行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因此,2017年的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2、需求端缺乏改善空间

    2.1 地产拐点临近,建筑需求难有增加

    房地产及相关联行业是玻璃行业的主要消费市场,而相关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度,以至于难以区分刚需与投资需求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况且,就国内的地产周期而言,尚无法从一个完整的周期角度来分析其规律,唯有将重心放在政策对其阶段性影响的角度,对短周期内的指标变化做出分析与简单推导。我们一般通过一些先行指标来实现这一目的,如商品房销售—新开工—施工—竣工等环节的传导机制,即若销售好转则会出现加快施工等赶工期情形,竣工面积同步反弹,玻璃需求量相对增加,反之则会最终导致玻璃需求量的减少。

    今年一季度过后,房地产主要指标便已开始回落,但在惯性释放的作用下,同比依然维持增长,这也是当前需求仍可维持一段时间的主因。不过,随着这部分需求动力释放接近尾声,以及房地产政策的转向,后期需求有放缓迹象。这从11月份的房地产成交数据可以看出端倪。在陆续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开始出现大面积降温,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月,中国54个受监测城市住宅签约量为24.94万套,同比下跌16.4%,如果不计入今年2月份(因春节假期而处于成交谷底)的成交数据,11月54城的楼市成交量创下近18个月新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11月合计成交跌幅达到19.5%。其中,深圳跌幅最大为30%,广州其次跌28%。因此,除非国家经济政策方面,重回房地产行业的强刺激路线或宏观经济确实走出低谷,否则远期房地产行业缺乏足够改观。

    与新开工指标相比,竣工指标更能体现建筑玻璃需求量。2016年竣工面积的大幅增长,更多的是建筑施工周期变化的影响。

    另外,从房地产政策的转变来看,房屋的投资属性降低,投机炒房需求减弱,且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首次置业高峰期已过,整体房屋需求量短期内不会再有显著增加,故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房价很可能面临增速拐点——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房价的下跌。如此,在销售又有可能放缓的情形下,后续的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等均可能出现下滑,进而最终影响到建筑玻璃的需求。

    因此,我们预计2017年房地产竣工环节对于玻璃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减少,但因装饰装修环节的相对延迟,近两年来的成交好转会对2017年家装环节的玻璃需求有一定促进作用,故整体上建筑玻璃需求不至于出现大幅衰减。

    2.2出口难有改观

    在房地产和汽车之外,出口领域也是玻璃需求的构成之一。从2007年以后浮法玻璃原片出口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减少,一方面国家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需求增量有限,建筑施工的环比增长远小于国内市场需求。而随着国内加工市场的逐渐成熟,玻璃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玻璃加工制品的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外加工订单的增长实际上变相增加了国内玻璃原片的需求,但是因为占比较小,对于整体玻璃需求的改善帮助不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17年的玻璃需求端表现将较2016年偏弱,主要是建筑玻璃需求存在减少空间,而汽车和出口增量相对有限,且占比较小。从中长期来看,低附加值的玻璃需求整体趋弱的格局难变,其内在的机会仍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内的供给端收缩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3、成本支撑临近边际

    在玻璃的生产成本构成中,原材料纯碱和燃料价格决定了其成本的高低,其中燃料方面,构成较为多样,以煤、石油焦和天然气为主。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走高,使得以煤为燃料的生产企业的能源成本增加明显,而因天然气、石油焦等燃料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以这些燃料为主的生产企业的能源成本并没有较大变化。而纯碱价格对于所有玻璃厂家而言,其影响力度不存在较大差别,同样,环保政策也是如此,只不过对于不同厂家而言,执行环保政策的时间和力度存在一定差异。

    应以煤为燃料的生产线成本本身较低,即便上涨也未能达到天然气等燃料成本,故尚不会对全行业成本构成较大冲击。就整个行业而言,2016年玻璃生产成本增加的重要部分来自纯碱价格的上涨。纯碱价格在7月份以来已经累计上涨500元左右,折算玻璃生产成本增加100元,且未有回落迹象;但是,我们可以从10余年来纯碱价格变化规律中发现,其快涨之后急跌的概率较大,维持在高位的时间较短,故碱价的上涨更多是短期冲击。随着玻璃新增产能增速告一段落,重碱需求增量有限,碱价难以持续维持在高位,后期将在当前基础上有一定回落。

    另外,从我们对煤炭等行业的分析,认为煤炭等能源价格缺乏进一步走高的空间,即煤价在2017年内不会再有显著上涨,甚至会在晚些时候有所回落,但与诸多商品价格类似,从全年均价来看,较2016年仍会有一定抬高。

    因此,2017年玻璃生产成本不会再有明显增加,若煤炭和纯碱价格出现回落,则有望出现一定改善,即成本端对玻璃价格的支撑已临近边际。

    在此,我们需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关注国家在环保政策方面的执行力度,若出台强制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政策,或提高环保要求、加大环保监测力度等,则会导致玻璃生产成本增加。

    4、当前位于周期性相对高位,价格重心上移

    囿于刚性生产的特性,对于玻璃生产企业而言,当面临外围竞争时,利润的重要性将会让位于现金流,进而使得竞争的底线下移,从而容易出现要么获得巨额利润,要么产生严重亏损的极端情况。这种情况反映在玻璃价格上,直观表现为顶部和底部的时间均极为短暂。

    约3-4年,玻璃行业在非外力推动下,必将经历一个“市场反弹—产能扩张—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减产限产—市场反弹”的周期。在没有外在因素,或者说不发生经济滑坡的前提下,这一规律是成立的,前述短期顶部和底部的现象也是有章可循,但是,这一规律在2010年以后开始发生变化——2013-2014年的周期性顶部实际上并未出现相应的高点,仅仅是在前期底部的基础上略有反弹便开启了新一轮的寻底。若是对2013年末2014年初的高点进行确认,那么当前的节点则正处在另一个周期的相对高位,至于本轮周期的高点是当前还是出现在2017年内,则需视前文所述供需结构变化而定,但基本上不会较当前价格水平有太大的上扬空间,只不过基于库存水平偏低、利润空间改善以及企业资金面相对宽松等因素支撑,价格处于高位区间的时间会有所延长,如类似2010-2011年的周期性顶部。

    今年以来,玻璃生产企业库存表现好于去年同期,尤其是当前,产能反弹之后的库存水平依然低于往年的低点,短期内生产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小。但从生产企业近期的价格政策来看,仅是挺价意愿较强,或小幅涨价,大涨动作较少,其主因是生产企业认为当前价格已属于较高区间,能够维持当前生产利润,尽可能实现可以获得的经营利润是其主要目标,其次是是对于淡季和远期的担忧仍是主要顾虑,为春节淡季留出库存累积的空间,即低库存将使得今年淡季降价预期和空间小于往年。

    因此,在供需结构临近拐点之前,现货价格依然可以在成本增加、库存偏低、效益好转、资金面改善等因素支撑下,维持在相对高位;之后将步入行业周期的下降阶段。具体到2017年的现货价格表现,我们认为从整体价格水平和全年均价来看,会高于2016年,但绝对价格高点难有大幅提升,即便出现新的高点,持续时间也有限。以期货价格参照地沙河地区为例,其现货价格运行区间大致在1100-1350,即低点在成本线附近,高点在2016年高位附近。

    四、期货市场分析:外围因素与产业逻辑并重

    1、成交与持仓有所回升

    玻璃期货成交量、持仓量水平相对于上市初期而言,有较大幅度的衰减,今年以来因商品市场行情较大,玻璃期货交投也有所回升。多次修订合约规则在完善玻璃期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金参与度;而趋于冷门的玻璃期货因为合约价值低、持仓量小等因素,又容易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些资金刻意炒作的目标,从而引起期货价格出现短期剧烈波动。

    2、基差与价差波动加剧

    正如前文第一部分所述,随着交割回归地的单一性明确,以及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介入程度加深,基差变化区间略有收窄,但在商品整体行情及资金作用下,基差波动较以往频繁。

    不同月份的合约间价差波动本质上是综合反应了季节性规律和远期预期的,但在玻璃期货上,因为行情较大,以及交割逻辑变化、资金炒作等因素,也使得合约间价差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且更容易出现反复。今年以来玻璃期货的跨期价差变化较往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临近近月合约交割期时,价差往往会出现较大波动和连续反复,如FG1609-FG1701和FG1701-FG1705价差表现,导致以往价差规律被阶段性打破。

    3、仓单整体规模有限

    因厂库信用仓单以及交割后面临的诸多问题,玻璃期货注册仓单量多数时候处于较低水平,如图16所示,自2013年7、8月间达到2000张以上的高峰之后,玻璃仓单数量便快速减少,其后一直维持低位,甚至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空白。而进入2016年来,仓单数量再度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主要是因期货价格对于多数厂库出现一定幅度的升水,给予厂库卖出保值和机构期现套利机会。但随着升贴水过渡完成,除沙河地区以外的厂库出仓单的难度加大,整体上来看,仓单规模有限,且对期货行情的影响力将所有减弱,多对临近交割月合约产生影响。

    另外,后期,若交易所在仓单模式及有效期等方面做进一步修改,则仓单将更多偏向实现货物流转的实际功能转变,对期货行情的影响力有限。

    4、外围因素影响力增加

    纵观2016年玻璃期货行情,现货价格走势、基差及期现结构是影响期货行情走势的主因,此外,板块联动、资金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力度也大于往年,甚至在个别时间段内占据主导地位。

    黑色建材板块成为资金蓄水池,改变玻璃期货传统持仓结构。2016年的玻璃期货持仓结构上,多头资金占优的时间段明显高于往年,这主要是黑色建材板块的上涨行情吸引资金布局多单,并在玻璃期货上进行适当配置,使得期价易涨难跌,只有显著升水或板块调整时才面临较大回调。

    短线炒作加剧行情波动。玻璃期货的合约价值较小,资金容量有限,单从可行性上看,被资金控盘的概率更大;且每波动一个点的价值波动20元,与投入保证金数额相比,短线炒作获利空间大于其他品种,足以吸引炒手和程序化资金积极入场参与;另外,交易所调整手续费政策之后(平今仓手续费标准提高到开仓的8倍),锁仓操作明显增加,隔日分别平单边持仓致使日内和短线行情波动加剧。

    多头软逼仓概率增加。新升贴水标准执行后,虽然玻璃交割厂库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实际可出仓单的厂库在减少,即同等条件下,理论上的仓单规模较之前缩小。如此,多头发动一波行情的底气较空头足,在期货仅升水于沙河地区的情形下,完全可以将空头虚盘挤爆,毕竟能够拿到足量仓单的空头少之又少;而进入交割月份后的行情回归,与多数资金(不管是多头还是空头)而言,意义显然不大。

    2017年行情及机会展望:价格呈现大区间走势,基差仍是交易核心

    综合前文所述,基于对宏观氛围、供需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分析和认知,我们对于2017年玻璃现货、期货市场表现展望如下:

    从供给端看,虽然继续投产的生产线数量有限,部分生产线又面临冷修时间节点,但因2016年的经营效益较好,生产企业能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选择坚持生产,冷修后也会及时复产;且即便出现挤出效应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玻璃行业短时难以进入减产周期,除非行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因此,2017年的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从需求端看,2017年的玻璃需求端表现将较2016年偏弱,主要是建筑玻璃需求存在减少空间,而汽车和出口增量相对有限,且占比较小。从中长期来看,低附加值的玻璃需求整体趋弱的格局难变,其内在的机会仍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内的供给端收缩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从成本端看,2017年玻璃生产成本不会再有明显增加,若煤炭和纯碱价格出现回落,则有望出现一定改善,即成本端对玻璃价格的支撑已临近边际。但与诸多商品价格类似,从全年均价来看,玻璃的主要成本价格均价不会发生明显走低,即成本坍塌的概率较小。另外,若环保进一步严厉,则成本存在增加可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2016年玻璃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和未来2017年的展望,企业是否能从中悟出些什么?

    (来源:招金期货研究院)

    【延伸阅读】

    2016中国装饰艺术玻璃行业高峰论坛 创变企业未来

    面对光伏玻璃行业复杂形势 要用好政策并加强产业链互动

    本文地址:https://news.chinabm.cn/jcnews/2016/1230370111.s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