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产销两旺,给其它产区什么启示?
据介绍,开年以来,高安产区产销两旺,多家代表企业单月销售突破2亿,工厂拉货卡车大排长龙,一些畅销产品经常缺货。
其它产区,有的工厂至今没有开窑,很多经销商反馈终端市场虽有回暖,但还是感觉偏冷,消费者购买欲望不高,这与高安产区的火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产能过剩、市场洗牌的大环境下,高安产区的突出表现值得研究分析。看懂高安崛起的逻辑,对陶企自身的经营也有很大参考意义。
消费端:需求降级
消费者追求性价比
实际上,高安的产销两旺不是今年才开始。据介绍,疫情三年,高安的产销情况一直不错,尤其是上半年的3-5月份,一直都是销售旺季。为什么会这样,业内人士将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消费降级”。
上半年的市场情况也从侧面印证这一说法,如800×800(mm)瓷砖销量大增,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整装公司。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广东产区是一线品牌的集中地,也是高品质和工艺领先的代名词,瓷砖售价也比较高,但疫情后很多消费者从关注品牌转向更加关注性价比,部分广东企业就失去了优势。今年开年,高安产区迅速复产,而广东很多陶企迟迟没有开窑,实际上已经释放了一些信号。
高安产品一直主打的就是性价比,再加上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以及OEM带来的生产管理和制造水平的提升,产品品质和工艺都在进步,所以市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县城、乡镇、农村,这些下沉市场本身就对品牌不感冒,高安产品有价格优势,自然能热销。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客户端:两条腿走路
经销商寻求品牌补充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市场上“日子比较好”的就两种品牌:高端品牌和性价比品牌前者是抓住了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高净值人群,而后者则是承接了大量的消费降级需求。
做高端品牌很难,但做性价比品牌,高安产区有很大的先天优势。
例如太阳企业旗下的帕莎迪奥、华硕企业旗下的金管家、瑞阳企业旗下的科罗拉、罗斯福企业旗下的新梦想、亚威陶瓷旗下的梅赛德斯等等,这些品牌的招商情况非常不错,而且很多客户都是做广东品牌的,他们之所以选择高安品牌就是看中了性价比优势。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门店客流量越来越低,经销商在原有品牌之外多代理一个或几个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品牌变得越来越普遍。广东品牌的经销商多代理一个高安品牌,可以补充完善性价比产品,承接更多中低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门店的成交量和存活率。
据介绍,科罗拉品牌从去年推出到现在,已经签了70多个客户,现在月销售约2000万。在高安,这样的品牌还有好几个。
华耐集团董事长贾锋曾表示,当前的市场对瓷砖品牌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而对一些性价比品牌可能是一个机会。而近年来国内发展势头最猛的品牌——大角鹿,恰恰就是一个主打性价比的品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高安产区快速崛起的合理性。
企业端:突出优势
充分做强区域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高安品牌的经销商,大部分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省份,而华中一带正是高安产区的传统强势销售市场。依靠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高安陶企已经将销售网络深入到当地乡镇农村,牢牢地把这块市场攥在掌心。
即使是做全国市场的广东品牌,在华中地区也不一定能竞争得过高安企业。
据多家广东上市陶企财报数据,在华中市场的平均毛利率最低,只有17.66%,而其他地区一般在20%以上,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这两年,一些广东品牌开始采取区域授权经营的方式与高安企业开展合作,这可以看作是对高安企业在华中地区竞争力的一种认可。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在传统认知中,高安产区都是制造型品牌,实际上现在高安产区已经发展出众多区域性品牌,它们充分发挥性价比优势,以下克上,抢夺了不少广东品牌的市场;另一方面,它们还强势切入家装、整装渠道,利用充足的现金流和强大产能优势,意图撬动更大的蛋糕。
根据陶城报《世界陶瓷卫浴100强》榜单,以太阳、华硕、瑞阳、罗斯福为代表的高安企业,营收及产量都已经非常接近佛山的腰部大厂,由此不仅可以看出高安产区的实力,也可以看到区域市场的巨大潜力。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高安产区产销两旺,既是市场调整带来的机遇,也离不开当地企业升级转型,不断提升管理和制造水平的原因。除广东产区外,国内其他产区大多也是做区域市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值得好好思索一下;而对于广东产区来说,高安产区的崛起带来了竞争,也带来了机遇,如何整合资源、合作共赢是新命题,而不是争论孰强孰弱。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