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大幕徐徐揭开 解析家电产品研发之路
中华建材网讯:一年之中的春运有开始了,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也预示着惊心动魄的2016年将结束了。2017年市场竞争的大幕徐徐揭开,不出意外的话,这又将是一场波诡云谲的战役。现在的市场早已非当年,调整之快、之猛、之烈、之酷,已然让很多家电厂商无法消受。品质家电在2016年终销量的上浮,显示产品和服务即将成为2017年家电厂商竞争的首选之地。
2016年的家电市场如同过山车一般。上半年持续低迷,五一黄金周市场的惨烈竞争中惨淡收场,以为翻盘无望;没成想下半年后,市场开始反弹。暴热的高温天气让多年来制冷家电的库存有了销路,高品质家电销量上涨,也再次提振了家电厂商对于产品品质研发的信心。
家电行业的研发之路
1949年以后的中国的技术发展,一直沿袭着“追赶”的思路。西方国家200多年的技术积累,中国要“拿来主义”消化也不是一朝一夕,何况还面临着技术封锁。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家电行业,可以在全品类方面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了。这样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先发国家的技术储备越来越少,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产品研发渐渐从线性可预测进入到非线性概率论的耗散结构的阶段了。
资本的属性是倾向于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多的回报,对于科研的路径也是如此。如有线性可预测的研发投入,资本倾向于选择成本效益分析。然而在没有范式科研路径的前提下,如同走夜路一样的研发,那么谁也不想先投入——风险系数太高的缘故。那么,现实的应对之法,结合此前的经验,进行微创新,微迭代。哪怕是现在处在媒体前沿的互联网经济风投观点:看一个项目是否有前景,就看国外有没有同样的案例。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整体,都讨厌非线性,喜欢线性。线性好啊,可预测,没有突变,一切都在掌控中,就连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对于矩阵的热情也远超概率论。但历史一再表明,技术发明和工业革命往往都出乎意料之外。比如柯达对于数码相机的误判,再比如前苏联选择了电子管微小化技术道路,而集成电路芯片却异军突起。
回顾历史,在科学技术的早期阶段,小农经济或个体工匠在社会上还占有一点地位,相应的,个人研发占据主流,从宏观上讲,呈现出随机点分布的状态。但从19世纪晚期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垄断性企业开始出现,个人开始沦为打工仔,而随着科技复杂度和规模的提升,集体合作开始占据主流。二战后,绝大部分领域都依赖政府或者公司的资金,早期的IT技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最后一个单枪匹马也能干出成绩的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或者大公司这样的集体组织空前强大,个体的力量渺小可怜,专家委员会这样类似的组织在决定技术路线上有着绝对话语权。而集体做出的决策,遵循理性的意愿,往往更倾向于线性化选择,因为这是看上去风险最小的道路。但这样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加强范式牢笼,而不是打破范式牢笼。
激烈竞争 家电行业应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曾经有位学者去研究美洲的印第安人的部落消亡之谜,他发现,有个部落幸存了下来。其他部落的狩猎习惯是,每次由经验最丰富的猎人决定狩猎线路。很显然,这是一种符合理性的选择。但是,这些部落统统灭亡了。而幸存下来的那个部落,他们的狩猎习惯是,每次由祭司占卜,决定狩猎线路——只有这个部落幸存了下来。
其实,我们现在的科研制度,科研经费的应用,也和那些消亡的部落是一样的,由最有权威的科学家来制订科研线路,分配科研经费,这个估计是我们的科技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我们需要的是,象印第安人的祭司一样,用抛硬币的随机方法,来分配科研经费,来决定科研方向,来制订科研线路。这样,很多真正搞科研的人,他们的项目才能保存下来。要不然,我们的科技研发只能走向停滞。
耗散结构理论,是说在远离平衡区的非线性系统中所产生的一种稳定化的自组织结构。在一个非平衡系统内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决定着系统的可能状态和可能的演变方向。
以手机产品为例。苹果的当家现金牛iphone,其实是一群不懂手机设计的人设计出来的(这里只说硬件)。当时国内范式做手机的厂商打开壳子一看,设计思路就是两条:Nkia式的moto式的。Nokia偏整体,板子上器件都直接焊死,壁厚、卡扣都往大做,好处是够结实,缺点是维修性不好。Moto式相反,拆卸性好,模块化设计、错落有致,但是没有那么重视可靠性。国内做结构设计的最早那批人,都是从诺基亚/爱立信,或者moto跳出来的,所以当时每个手机厂商的设计,都深深打下期中一个流派的烙印。夸张点讲,一看做的卡扣只存形状,就知道厂商是哪一派的。然后,iphone在手机领域成功掀起了一场革命,来自于设计、技术,并改变了很多商业生态。
作为竞争最充分的家电行业,先发国家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多的情况下,与其把研发精力投放在款式、颜色,是否可以在资金、资源的匹配上,采用抛硬币非线性的不确定性原则,多鼓励内部竞争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延伸阅读:
中国高端家电消费升级 引发企业思考
家电实体店比网购价更低更靠谱 真的假的?
什么情况?销售旺季家电业却涨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