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加快建材家居流通业转型升级
中华建材网讯:目前人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颠覆了很多传统的产业,建材家居行业也在这场变革当中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和艰难的升级。那么未来的行业走向会呈现哪些特点,这些会对建材家居卖场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王选庆副司长在今年的第11届中国建材家居流通业年会上深度解读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建材家居流通业转型升级》,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为行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建议行业企业“转方式、补短版、增优势、促融合”,并明确政府方面会在“明方向、建法规、造环境、强服务、出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相应支持,为行业企业发展指明了路径,也增强了发展信心。
一、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互联网革命
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有三方面的突出特点:三期叠加、新常态、互联网革命。
“三期叠加”是指这个时期比较特殊的背景: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还有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新常态”主要是指:增速换挡——经济发展的速度由10%以上的高速降到6.5%以上的中高速;结构转型——由过去的重工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结构转型;动力转换——由过去主要靠投资、靠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向科技进步、创新,还有依托于消费、供需的扩大,等等。
互联网本身是一场技术革命引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革命。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互联网是一个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持,对流通行业而言,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新的商业渠道,新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传统的流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2014年10月14日在俄罗斯出席第三届开放式创新国际论坛开幕式的讲演中明确指出“现代流通业因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流通业的作用极为关键,只有大流通才有大市场。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兴起的新业态给流通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身处这样一个革命的时期。我们需要在观念上逐步接受并拥抱这样一场革命。
二、建材家居行业正在转型升级大潮中迎头赶上
现在的建材家居流通行业面临着一些比较现实的挑战。比如,卖场过剩的问题,电商冲击导致的商户分流、撤场,还包括全国性连锁和区域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这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客观来看,建材家居行业在这场互联网大潮中并不是先觉者,也不是弄潮儿,但是这几年借助这股大潮带来的行业升级和思维变革,正在迎头赶上。
总体来说建材家居行业实际上目前还是在分化、重组的过程。凡是日子过得好的,基本上都已开始了适应消费者变化、行业形势变化的转型;日子过得困难一点的更多还是受到各种冲击,同时转型的步伐相对慢一点。
升级与变革成为行业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挑战。
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贴心的选择。我们发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我们的建材家居卖场,正在由传统的经营卖场到经营供应商转型。
过去我们主要是建设卖场、出租卖场、管理卖场,依靠租金为主要盈利。现在很多卖场开始注意怎样和供应商建立关系,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承担经营的风险,分享经营的利润。
另一方面,商场的转型升级开始着眼于经营客户、经营消费者。
过去经营商场,消费者与供应商直接打交道,商场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了解不够。现在通过延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跟消费者能够更紧密地接触,为消费者提供各种贴心的服务,包括娱乐、休闲,甚至保姆服务、健康等方面。比如:
有些企业在试着开辟网上渠道,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道路;
有些企业开始加大自营力度,打造自有品牌,回归商业本质,靠品牌、品质、服务赢得消费者;
有些企业开始加大诚信体系的建设,通过先行赔付、明码实价、规范促销活动、建立正品查询平台、引入市场化的信用评价机制等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利益;
有些企业通过建立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或者组建装修装饰公司等手段来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贴心的服务;
有些企业积极发挥自己贴近消费者的优势,把触角伸展到制造领域,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有的企业通过增加娱乐、休闲、文化等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体验,比如向城市综合体的转型等等。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七大趋势
不难看出,当前的商贸流通业有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1、O2O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很多人有一种偏颇的认知,觉得电子商务跟实体商业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好像电子商务发展,实体商业就不行了。实际上去年到今年以来,网络零售的增速在放缓。同时,体验、物流、诚信等方面的瓶颈,让线上企业需要和实体行业进行结合。与之相对的,实体商业也在积极寻求跟电子商务结合的方式,以不断优化自身的渠道和商业模式。
2、物流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不断优化商业流程。
当前已有不少建材家居卖场开始建设仓配中心。一方面,通过自建仓配中心可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在配送环节中通过专业化的配送可以保证消费者的体验。
对建材家居行业来说,物流功能的引入,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盈利点或是一项业务,更重要的是优化了企业的商业流程,使流通企业的运转方式和消费者的体验变得不同,而且这个过程中还能衍生出很多的商业业态。
3、供应链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旋律。
当下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供给不足。总量上可能我们已经很多了,但是有效的、真正适合老百姓生活、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供给现在还是不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的着眼点就是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将来,供应链很可能是国家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供应链把供需很好地打通、对接。这就需要大的供应链的链主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当前,供应链已经出现由传统的制造企业为链主转向流通业、服务业发展的态势,这对行业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机遇。
4、平台经济的发展将深刻改变市场竞争的生态。
平台经济是这几年出现的一个新词,实际上从广泛的意义讲,建材家居卖场也是一个平台,平台经济是在我们现有基础上的升级——一定要有信息化支撑,而且它的辐射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商圈,它可能向区域、全国甚至全世界覆盖。
平台经济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也改变了传统企业在运作当中的一些定式,比如做规模的问题。过去一说做规模就是做大,就是兼并、重组,但是现在通过平台可以带动很多中小型发展,没必要再通过资本的关系。
同时,平台经济对于解决目前商业诚信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平台的诚信来替代千家万户商户的诚信问题,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5、大数据和智能智慧技术的应用将促使商家由商品经营向经营商户转变。
收入来自服务的比重将大大上升并且出现一批商业品牌,导致消费者对商业品牌的认知度超过商品品牌。
商业的品牌将来在市场中的影响要逐渐超过商品的品牌。这背后的一个逻辑就是帮助消费者做选择。一个商业的品牌,实际背后代表了很多商品品牌,凡是在商业这个品牌旗下销售的商品,消费者就大可放心,质量是有保证的,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消费者选择的时间和成本。很多消费者选择到一些大型的知名建材家居卖场买东西,就是基于对卖场这个商业品牌的认可。
6、多业态、多业种的城市综合体在市场竞争当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
当下不少卖场正在向城市综合体这方面转型。城市综合体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购物、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文化交流等。实体商业和网上抗衡的一个最主要的优势也是在这里。
7、分销与物流、分销与零售、分销与制造、分销与金融的融合,不断演化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
现在很多做分销的代理商或者卖场,开始跟物流结合,跟零售结合。分销与制造,就是指我们延伸到制造领域,或者我们直接控股制造企业,让他为我们生产,我们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分销与金融也是我们这个行业不断出现的,比如有些卖场通过为商户提供金融支持,能够更好地稳定商户。
四、转型之路,企业和政府各做什么事?
作为企业,我们建议从四方面进行转型升级:转方式、补短版、增优势、促融合。
>>>> 首先,转方式。
当下建材家居流通领域“引厂进店”的方式仍是主流。虽然不少卖场通过跟供应商深度联营、合作提升了自身的运营效率,但是单纯地通过场租做商业地产、做二房东的模式比较脆弱,特别容易受到网络经营的冲击。
>>>> 其次,补短版。
在回归商业本质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市场什么东西最好卖,消费者最喜欢什么样的东西,所以要补这方面的短版,同时,相较于其他渠道,我们有哪些缺点,也需要不断补齐。
>>>> 第三,增优势。
建材家居实体卖场有位置的优势,老百姓愿意来逛街;有环境的优势,兼具娱乐和休闲;有服务的优势,天然地贴近消费者;有体验的优势,看得见摸得着,这些都是网上没有的,要增加这方面的优势。
>>>> 第四,促融合。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建材家居卖场要改变过去打价格战、贪大求全、模仿跟风等不良的经营特点,跟网络融合、跟金融融合,跟其他相关产业融合,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作为政府,我们的工作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明方向、建法规、造环境、强服务、出政策。
>>>> 首先,明方向。
主要是指通过我们的政策提出大的宏观的方向,同时通过政策影响行业的发展。比如在我们建材家居行业有这么几件事对我们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比如,精装修的问题。以后不管是商品房还是其他的保障房,毛坯房的比例越来越小,浙江据说到2020年就没有毛坯房了,必须是精装修的,这个对我们的行业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会导致我们行业的重组,增加我们行业的集中度,因为这会产生一些大的装修公司或者是供货商跟房地产商进行合作。
还有一个政策,工厂化的生产加装配式的建筑。工厂像预制件一样生产好了,到现场直接组装。这方面有些地方在推,之后可能要推广这个政策。我了解到上海在推这个事情,今年大概已经覆盖600多万平米,明年大概要做到1200多万平米,现在在做一些试点。
还有就是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对行业也会有影响。
>>>> 第二,建法规。
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联合发布了《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布局指南》,这是从政府和协会的角度提的稍微宏观一些的政策。
同时,我们注意到,现在有些城市已经开始逐渐加大了这方面的刚性和力度,比如说在湖北黄石,提出了“商业设施面积预警制度”:中心城区的商业网点总量如果达到120万平米提出预警,人均卖场达到1.5平米以上,中心城区禁止建设5000平米以上的卖场;人均达到2平米,禁止建设3000平米以上的卖场;人均超过3平米,大的都不许建了,只允许建设小型的便民网点。
司里我负责的正好在推动一个全国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试点。黄石是试点城市,这是主要经验之一。类似的像厦门也要出台类似的政策,现在很多城市在这方面增加它的刚性。青岛已经明确立法,把商业网点的规划纳入立法了。
>>>> 第三,营环境。
就是指我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我们流通领域存在着一个破与立的矛盾。我们讲继续推进市场化,更多的是放管是破,但是在流通领域现在立的矛盾更为突出,就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太少,所以最近也在积极筹措。
比如电子商务法现在人大也在抓紧,准备出台;比如全国性的商品流通法也在紧锣密鼓地在抓紧;比如上海,为了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率先提出建设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现代流通治理体系。现在提治理,而不是过去的管理,就是说不光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都要参与,形成一个共治的局面。
>>>> 第四,强服务。
从服务的角度,从标准、统计、信息开放和对接,人才的培养,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公共服务。
>>>> 第五,出政策。
主要是指破除企业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一些政策性障碍,为企业减负松绑。比如现在的刷卡手续费现在开始下降了;还有电费,实行峰价谷价或平均电价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之前企业反映的五险一金最近也做了一些调整,等等。
上个月***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这是我们商务部在推动的,里面提到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主要是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助力。当然,除了上面五方面之外,我们还提出在一些地方搞示范、试点来带动行业的发展。
此外,作为行业协会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行业的治理体系当中也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自律、自治这方面,以形成政府和协会共治的一个格局,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
今年是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一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建材家居流通业加快建转型升级,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给未来新零售时代的创新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来源:家居市场)
延伸阅读:
涨价来拯救家电零售市场 是**还是解药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 家装零售业格局将会怎样演变
新零售时代 互联网+卫浴开追“便捷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