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中国家居业的未来方向
中华建材网讯:自古以来,落后就要挨打,曾经的某一段岁月,中国总是跟着外国的屁股后面求发展,结果就是落成个“****”的蔑称。放眼到家居行业,模仿、抄袭现象也一直存在,自主创新的能力远远不及国外,仍然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人常说,跟在别人后面走路,永远都会落后半拍,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如今家居行业规模庞大,企业就更应该立足本土品牌,发扬光大,因为“别人家的成果”永远是别人的,“走自己的路”才有可能超越别人。
“走自己的路”——中国家居业的未来方向(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内关于外资洋品牌的“神话与传说”此起彼伏
这些年来,关于外资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神话与传说”此起彼伏。中国企业由此也就陷入“没有尽头”的跟随、模仿和学习的份儿。最早,是关于日本企业的品质神话。众多日本企业以精益制造为核心,开启在中国家居市场的高端高品质神话。由此,这些日本品牌至今还是不少中国家庭的首选。日本的精益制造,也成为摆在中国制造征战全球的一道关口。
此后,是关于美国企业的管理神话。美国企业当年以现代化管理,特别是职业经理人文化,开启了中国家居的管理现代化大幕。虽然这些年来,美资企业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却为中国企业植入了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基因。
同时,是关于德国企业的工匠制造。德国企业以独有的工匠精神与中国低端制造形成鲜明对比,更让大量中国家居“粗制滥造”无处藏身。此外,近年来韩国企业的工业设计以时尚大气的外观设计,开启整个中国家居的工业设计意识,也让很多中国家居出现大量“哈韩族”,最终让不少家居企业还陷入一轮“表面功夫”的同质化泥潭中。
“别人家的成果”解决不了中国家居业的病根
甭管是德国制造、美国管理、日本品质,还是意大利设计、韩国工业,对于当前的中国家居产业来说,都只是“别人家的成果”,解决不了中国家居业自己的病根。从小处说,中国家居企业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找到自己定义、把控产业方向和趋势的能力;从大处说,以家居为主导的中国企业需要构建一张新的国家名片。可以说,对于所有中国家居企业和商家来说,必须要进入“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发展新通道。
过去的中国制造,在全球只是“廉价、便宜货”的代名词;未来的中国制造应该如定义,靠的不是国家层面的规划和定义,而是一家家企业通过“实打实”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来重新定义。这是中国家居制造产业的唯一出路。
“走自己的路”才是中国家居业的未来方向
长期以来为,我们总是认为“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却忽视了在大量学习、借鉴和引用“洋办法、洋模式、洋经验”过程中,也在不断制约、限制着中国企业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更在不断控制中国家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自主发展的打造。
中国家居市场的问题,一定是由本土企业来解决;中国消费者的家居需求,也一定由本土企业来满足。同样,中国家居市场的主导者、引领者,一定是诞生于中国本土的优秀家居企业和商家。这才是中国家居产业的未来唯一发展变革方向。
对于众多中国家居企业和零售企业来说,未来的方向就是“走自己的路”,而最大突破口,那就是回归本土市场、立足本土消费需求,打造并设计一系列真正解决消费需求的好产品、好方向。同时在参与商业市场竞争过程中,要敢于进一步打出自己的节奏、走出的新步伐,才是正道。
说到底,未来的竞争必定是本土文化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家居企业更应扎根本土产品,打造核心技术力,让中国的家居产品也成为外国眼中“别人家的成果”。
【延伸阅读】
起死回生 那些家居企业靠的是什么?
物流界的“天龙八步” 建材大件双十一物流之忧不用再愁
家具人必看:“深圳标准”(家具)实施 拟动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