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乐视、微鲸争相涌入智能电视领域 靠卖硬件真能赚钱?
中华建材网讯:与前几年相比,现今中国智能电视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小米、乐视、微鲸等众多科技黑马相继涌入智能电视领域,给传统电视厂商当头一棒,竞争压力愈加强大,但单纯靠着卖硬件真的能产生那么多的利润去养活他们吗?
小米、乐视、微鲸争相涌入智能电视领域 靠卖硬件真能赚钱?(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能电视成朝阳行业 厂商争分商业蓝海
“囊括资讯、娱乐、游戏三种形式的机顶盒产品可通过内容、广告、预付卡、电子商务等获取收入,产生新的业务空间,智能电视厂商肯定也看到了这片商业蓝海。”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魏臻表示,基于智能模式与新媒体的应用层出不穷,智能电视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方式变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重要。目前,智能电视与数字电视新媒体市场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智能电视广告从方兴未艾逐渐过渡到前景广阔、制度规范的朝阳行业。
智能电视的发展不仅给了从业者信心,更快速进入了电视用户和投资者的视野。用户增长与市场占有率数据表现出色,让广告主发现了这一平台的广告价值。无论是广电总局还是以喂呦科技为代表的OTT营销企业,都在一同探索智能电视新媒体的广告经营方式,为智能电视新媒体市场拓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大品牌匹配大屏幕 智能电视广告拉高准入门槛
智能电视广告目前尚处于成长壮大时期,大屏幕的视觉体验可以使广告展示更加精致,体验也更加直观,但想要维护这块大屏未来长久的广告价值,建立高准入门槛的意义不言而喻。让大品牌匹配大屏幕,优质广告匹配高消费人群,媒体价值的优势将会拉动广告收益的良性循环。
随着电视视频点播、游戏等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和生态链的逐步稳定,智能电视用户数积累迅猛。截止到目前,海信、TCL、创维的累计用户数分别达到1300万、1100万和900万,日均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03万、432万和400万。而行业黑马小米、乐视、微鲸等互联网电视日均活跃用户数都在千万级别。
而海信、TCL和创维三家厂商(已具有运营商的属性)表示,预计今年的广告收入均为千万级别。资本市场充满信心的将智能电视广告称作视频点播和游戏业务之外的“第三桶金”。
思考将广告植入电视系统
不同于传统电视厂商采用的“制造——销售——赚取硬件利润”的三步曲,智能电视由于具备了智能系统平台,让制造商可以对内容部分加以控制,这样就让制造商在用户使用电视的过程中植入广告增加利润点成为一种可能。
因此,智能电视厂商的思维从卖终端转变为卖用户,但是,盈利点的增加的同时,OTT营销从业者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何将广告植入电视系统又不让用户反感。
开机广告就是其中一个解决方法。用过智能电视的用户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开机时间长,而在较长的开机时间中一直等待会给用户带来负面体验,而开机广告这个方法恰好利用了这个“空档时间”。开机数秒即开始播放广告视频,很容易让用户产生开机神速的“感觉”,广告播放后即进入系统菜单,避免了让用户盯着黑屏默默等待的窘境,增加广告盈利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办法。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盈利模式。不论是传统电视厂商的极速转型还是互联网势力的入侵,都意味着整个电视行业将会以互联网电视为主导。但仅仅有终端保有量的竞争是不够的,智能电视势力正在发起冲锋,与传统内容制造商争夺广告客户、广告投放额,只有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胜利,智能电视营销才堪称完胜。
因此,我们看到了包括小米、乐视、微鲸等互联网电视厂商占领用户群的野心,以硬件赔本的概念大规模造势,以最快速度普及智能电视生态,跨向以内容盈利,以生态营销进一步掘金。
迄今为止,移植到电视上的智能应用还没有出现商业成功的案例,高清、大屏、多人分享的电视优势尚未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能电视产业还只是靠卖硬件赚取利润,难以通过卖“服务”挖掘产业链中更多的利润。但,这一天,将很快来到。